圣卢西亚鹪鹩(英文名:St. Lucia Wren,学名:Troglodytes mesoleucus),是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的鸟类。圣卢西亚岛特有的小型褐色鹪鹩,曾被归入莺鹪鹩,2024 年起被 IOC、Clements 等主流名录独立成种。体长约 10.2–10.7 厘米,上体棕褐、下体白色带肉桂色侧颈和胁部,翼尾具深色横斑;鸣声为急促断续的嘈杂与清亮颤音快速交替,似猫鹊而更快。目前仅见于圣卢西亚岛西南和东北部的干燥低地林、灌丛及红树林,估计总数不足百只。
外形特征:成鸟通体上体呈明亮的棕褐至栗褐色,头顶具不明显暗色纵纹,尾羽及飞羽具明显暗褐横斑;眼圈、眉纹及耳羽淡黄褐至近白,耳羽常带细暗纹。下体白色,颈侧及两胁染肉桂色,尾下覆羽淡肉桂并具暗色横斑。雌雄同形同大,幼鸟羽色略暗、胁部褐色更浓,初级飞羽与尾羽同时更换,羽端磨损较均一。喙略下弯,上喙暗褐,下喙基部黄色;腿足暗灰褐至淡粉红色。
鸣叫特征:鸣唱复杂多变,常以粗哑宽带音节开场,随后接入清亮、带频率调制的旋律性段落;许多音节短促,呈快速断奏式连发,并可在长序列中流畅地混用粗哑与清亮音符,风格似灰猫鹊而更迅捷。常见叫声为短促带刺耳质感的“chih-chih”或“bzzt-bzzt”重复多次。雌鸟被认为不鸣唱,此点与多数近缘种不同。
生活习性:留鸟,不迁徙,栖息于海拔 0–1000 米(主要在 600 米以下)的干燥森林、干旱灌丛、红树林及次生林缘,极少进入城市公园。多在距地 2 米以内、偶达 10 米高的树干裂缝或枝叶间探食,用喙探查树皮缝隙及落叶层,主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领域性强,雄鸟整日以歌声宣示领地,遇入侵者即近距离对唱逼近。
生长繁殖:繁殖资料有限。6 月上旬筑巢,中下旬产卵,8–9 月可见雏鸟离巢;每季可能育 2 窝。为次级洞巢鸟,利用距地 1–3 米的天然树洞或人工巢箱,巢由雄鸟铺粗枝雌鸟铺细草及蛇皮、塑料彩条等装饰。卵底色灰白带红褐或淡紫色斑点,平均 3–4 枚。雏鸟晚成性,离巢后仍由双亲持续喂食并带领至夜栖处。
区别辨识:圣卢西亚岛内唯一鹪鹩科鸟类,外形与近缘的格林那达鹪鹩及圣文森特鹪鹩最接近,但后两者为异域分布。与后者相比,圣卢西亚鹪鹩耳羽具更多暗斑,鸣声明显不同。体型远小于岛上其他褐色鸟类,翼尾横斑及眉纹为良好识别特征。
保护现状:IUCN: NE(未评估)。因长期被视为 莺鹪鹩的亚种,尚未单独评估。历史上曾认为极危或可能灭绝,现估计成鸟加幼鸟不足 60–100 只,数量低但被认为暂时稳定。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相同,均局限于圣卢西亚岛(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当前主要分布于岛西南的 Piton 地区和东北的 Cacoli–Petit Anse–Anse Louvet 一带,海拔 0–1000 米,以 600 米以下干旱低地为主。历史上曾在全岛分布,1930 年代后范围急剧收缩。
其他:当地俗名“Rossignol”。由于人类活动及飓风、外来鼠蛇等威胁,作为岛屿特有种,其种群对人类或自然灾害极为脆弱,亟需针对性研究与保护行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圣卢西亚鹪鹩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圣卢西亚鹪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