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鹪鹩

House Wren Troglodytes aedon

莺鹪鹩(英文名:Northern House Wren,学名:Troglodytes aedon),是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的鸟类。北美洲分布最广、研究最深入的鸣禽之一,别称“家鹪鹩”。体长约11–13厘米,羽色整体褐灰,翼尾具暗色横斑,无醒目眉纹。繁殖期遍布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南部的广阔区域,冬季南迁至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该种极喜栖于城郊、公园、农田及林缘灌丛,因乐于使用人工巢箱且歌声嘹亮而广为人知。2024年北美鸟类学会将南部种群分出,独立为南鹪鹩

外形特征:成鸟雌雄同色:上体自头顶至尾上覆羽为一致的褐棕色,背部略带锈色;飞羽与尾羽具黑色细横斑;下体颏喉至胸为淡灰色,胸侧及两胁转为褐色并具细黑横斑;尾下覆羽白色并具黑褐色横斑。眼周有淡色但不显眼的眉纹,无冠纹。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背部横斑较淡或缺失,胸斑较模糊,尾羽较短。亚种间差异:西部种群色偏灰褐,东部种群更锈红;热带亚种尾更短、眉纹更明显。

鸣叫特征:雄鸟鸣唱复杂而嘹亮,常被形容为“欢快的水泡音”,由一连串快速上升的“tsi-tsi-tsi”与随后下降的“oodle-oodle”及终端颤音组成,持续约1.9–2.3秒,可重复数百种不同的歌型,但日常仅使用其中少数。雌鸟偶尔发出短促刺耳的尖叫式歌声。报警时发出粗糙连续的“chur-chur-chur”或尖锐“scolding”声。

生活习性:繁殖期占据开阔或半开阔的灌丛、林缘、公园及人类庭院,海拔自海平面至约3600米。迁徙:北美北部种群秋季9–10月南迁至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越冬,春季3–5月北返;部分南部种群留居。觅食以地面及低矮灌丛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包括半翅目、直翅目、鳞翅目幼虫及蜘蛛;偶尔上树但多在2米以下取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4–8月,北部一年1–2窝,南部可达3窝。雄鸟先占巢址并在巢箱内堆叠细枝形成平台,雌鸟后续完成杯形巢并衬以草、毛发及羽毛。每窝产卵4–8枚,白色带红褐斑,平均16.6×12.7毫米、1.45克。孵化12–13天,仅雌鸟担任;育雏17–18天,双亲共同喂食,每日递食20–30次。雏鸟14–17日龄离巢,再依赖亲鸟约13天。巢址竞争与多配偶现象常见,雄鸟可达三配,但次级雌鸟繁殖成功率显著降低。

区别辨识:与体型更小的冬鹪鹩相比,本种尾较长(38–48毫米),腹部横斑仅见于胁部而非腹部;与阿拉斯加鹪鹩相比,本种色更淡且无白色眉纹。与卡罗苇鹪鹩相比,后者具明显白色眉纹及更长的喙。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未列入CITES附录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全球估计约1.9亿只,种群整体稳定或略增,局部因栖息地改变而波动。

地理分布:繁殖地:加拿大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艾伯塔、萨斯喀彻温、曼尼托巴、安大略、魁北克、新不伦瑞克、爱德华王子岛)、美国本土(除东南部沿海平原外)及墨西哥中部至特万特佩克地峡以北。越冬地:美国加州西南部、亚利桑那南部、德州南部、墨西哥北部及中部的低地。

其他:莺鹪鹩因其易用巢箱、繁殖力强,成为研究鸟类行为、生态与进化的经典模型;其“家鹪鹩复合体”跨南北美洲,为研究环境梯度对鸟类性状影响的绝佳体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莺鹪鹩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莺鹪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