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胸杜鹃

Rusty-breasted Cuckoo Cacomantis sepulcralis

锈胸杜鹃(英文名:Sunda Brush Cuckoo,学名:Cacomantis sepulcralis),是鹃形目杜鹃科八声杜鹃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巢寄生鸟杜鹃,因胸腹温暖的浅褐色与灰眼环、重横纹尾而得名。分布于泰国—马来半岛、菲律宾及大、小巽他群岛的低地至中山森林。曾被归入更广泛的灌丛杜鹃复合体,现依形态与鸣声差异独立成种。

外形特征:体长21–28厘米,体重28–38克,在杜鹃属中体型中等。头与喙相对较小,尾与翅较长。雄鸟上体暗灰至灰褐色带弱绿辉,下体整体珊瑚色,喉部带灰。雌鸟具两种色型:常见“灰色型”与雄鸟相似;稀少的“横斑型/肝色型”全身肉桂色密缀黑横斑,似幼鸟。幼鸟上体灰褐肉桂,下体浅肉桂白,全身具断续黑横斑与点斑,喉部斑纹更浓密。

鸣叫特征:典型鸣声为持续而哀婉的哨音,每秒约1.5声,连续6–25声,整体音调平稳或略下降。另有节奏更快的三音节“脑热”叫声,尾音上扬。雄鸟多在林冠层鸣唱,泰国—马来半岛12月至翌年8月最为频繁。

生活习性:留鸟。栖息于低地雨林、次生林、林缘、红树林、灌丛、种植园及村庄林丛,海拔自海平面至泰国—马来半岛约600米,巽他群岛至1400米,菲律宾可达2000米。以枝叶间昆虫为主食,推测主要捕食毛虫。

生长繁殖:巢寄生,已知宿主达二十余种,包括褐岩吸蜜鸟白腹扇尾鹟斑扇尾鹟斑扇尾鹟眼镜王鹟棕颈阔嘴鹟棕背伯劳方尾鹟沼泽大尾莺白喉红臀鹎金头拟缝叶莺印尼绣眼鸟爪哇蓝仙鹟山蓝仙鹟姬燕尾白冠燕尾栗枕燕尾棕胸蓝姬鹟白斑黑石䳭黑花蜜鸟、丽黄腹花蜜鸟等。

区别辨识:与斑胸杜鹃最易混淆:斑胸杜鹃雄鸟及灰色型雌鸟头胸灰色与橙腹对比明显,眼圈灰色而非亮黄,虹膜橙红,尾下覆羽黑白横纹明显。斑胸杜鹃红褐色型与锈胸杜鹃横斑型及幼鸟相似,但前者具淡眉纹、尾上覆羽淡横纹近中线,眼圈灰色,上体横斑较不规则,下体黑横斑细而清晰。与Cuculus属(东方杜鹃、喜马拉雅杜鹃、巽他杜鹃)的肝色型相比,后者体型更大(29–33厘米),腹横斑粗黑并与胸喉细斑对比强烈,尾横纹横贯尾羽。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BirdLife International 将其并入灌丛杜鹃复合体整体评估,该复合体被评为全球无危。在泰国西北部较稀少,向南至马来西亚及大巽他群岛数量增多,菲律宾及沙巴低地森林中普遍可见。

地理分布:繁殖区:泰国南部、缅甸南部(丹那沙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爪哇、巴厘、菲律宾及小巽他群岛(龙目岛、松巴哇岛、弗洛勒斯岛、松巴岛、阿洛岛)。非繁殖区:留鸟,无迁徙记录。

其他:系统分类复杂,曾被视作灌丛杜鹃复合体成员,现依Wu等(2021)研究基于鸣声与形态独立为种,并保留苏禄亚种C. s. everetti。与摩鹿加杜鹃关系密切,后者在摩鹿加与巽他群群体共存但不杂交。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锈胸杜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锈胸杜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