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眉岩鹀(英文名:Godlewski's Bunting,学名:Emberiza godlewskii),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 灰眉子、灰眉雀,雀形目鹀科的鸟类。分布广泛,见于俄罗斯、蒙古、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中国多个地区,包括东北、河北、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偏好干燥且多岩石的丘陵山坡,以及靠近森林、多灌木丛的沟壑深谷,亦常见于农耕地。
外形特征:大型鹀类,体长约17厘米,体重14至23克。雄鸟头部、颈部和胸部呈灰色,具有显著的黑色眼纹、颊纹和冠纹,背部橙黑相间,臀部和下体呈橙黄色。雌鸟外观相似但色彩略淡。幼鸟头部有暗色条纹,上体有突出的棕色条纹,下体淡色,胸部有暗色条纹。喙部上黑下浅,腿脚呈淡粉色。
鸣叫特征:鸣声独特,通常从岩石顶端或树梢开始,由一系列高音“tziit”音节开启,随后是一连串颤音,不如其他种类音乐性丰富,重复数次。叫声包括‘tzii’和更硬的‘pett pett’。
生活习性:非繁殖季节以种子为主食,尤其偏好禾本科植物的种子;繁殖期间则增加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比例。通常在地面觅食。非繁殖季节常形成小群,有时多达35只,偶尔与灰头鹀和朱雀(Carpodacus)混群。
生长繁殖:关于繁殖习性的具体信息未详述。
区别辨识:与淡灰眉岩鹀的区别在于侧冠纹颜色(灰眉岩鹀为栗色,淡灰眉岩鹀为黑色),以及分布区域的不同(灰眉岩鹀分布更广,淡灰眉岩鹀限于新疆、西藏)。与三道眉草鹀的区别在于顶冠纹的颜色(灰眉岩鹀为灰色,三道眉草鹀耳斑更大)。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提供。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缅甸和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东北、河北、内蒙古、青海、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其他:灰眉岩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眉岩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