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斑鸬鹚(英文名:Little Pied Cormorant,学名:Microcarbo melanoleucos),是鲣鸟目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常见的水鸟。体型较小的短喙鸬鹚,通常上黑下白,拥有黄色的喙和细小的羽冠。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新西兰、东帝汶、印度尼西亚及西南太平洋和南极洲附近的岛屿。其存在三种亚种。
外形特征:小斑鸬鹚体长56-58厘米,喙短3厘米,尾较长。头部黑色,带绿色光泽,腹部白色,喙和面部裸露皮肤呈黄色,腿脚黑色。幼鸟呈暗褐色,成年后的颜色更加鲜明。在新西兰,存在黑色喉部的变种。
鸣叫特征:在求偶期间发出低沉的咕咕声。
生活习性:适应性强,偏好淡水环境,常见于沼泽、湖泊、河流及临时洪水区,也会出现在城市装饰性池塘。沿海水域如泻湖、河口、红树林、港口和盐田也有其踪迹。以鱼类和各种无脊椎动物为食,包括淡水小龙虾、虾、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独自觅食,偶尔聚集,但不会合作捕鱼。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因当地水情而异,可能全年发生,高峰期常在十月至十一月。形成小群落,与多种水鸟共栖,如其他鸬鹚、鹭鸟等。在树或灌木上筑巢,通常产3-5枚蛋,尤其以四枚为主,幼鸟出生时裸体,随后长出黑色绒毛。
区别辨识:与黑脸鸬鹚(稍大)和斑鸬鹚(显著较大)区别明显。小斑鸬鹚的喙下部黄色,而斑鸬鹚的眼周部分黄色,眼圈蓝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除极干旱的西部内陆)、塔斯马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帕劳、东帝汶、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和瓦努阿图。在印尼东部,分布于苏拉威西岛、小巽他群岛、马鲁古群岛和西新几内亚。
其他:曾被归入Phalacrocorax属,后分子研究将其分类于Microcarbo属,意为小型黑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斑鸬鹚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