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尾苇鹪鹩

Plain-tailed Wren Pheugopedius euophrys

淡尾苇鹪鹩(英文名:Plain-tailed Wren,学名:Pheugopedius euophrys),是雀形目鹪鹩科苇鹪鹩属的小型鸣禽。栖息于安第斯山海拔两千至三千余米竹林中的中型苇鹪鹩,因尾羽无横斑而得其英文名。雌雄以极度精准的四部轮唱二重唱著称,被认为是迄今已知最复杂的非人类动物合唱之一。分布自哥伦比亚极西南部至秘鲁极北部,常见于浓密丘斯奎竹丛。

外形特征:成鸟体长约十六厘米,尾羽纯红棕色而无横斑。上体亮橄榄-栗色,翼与尾更偏栗红;下体淡灰棕,部分亚种胸部具黑斑。头部具黑白相间的面纹:白色至浅灰色的眉纹、黑色过眼纹及黑色髭纹,头顶颜色因亚种而异,可为灰色、棕色或黑色。幼鸟色泽较淡,头顶带橄榄灰,喉部浅棕白,胸斑不明显。虹膜淡褐至栗色;上喙深灰至黑色,下喙蓝灰;跗跖与趾蓝灰至灰褐色。

鸣叫特征:雌雄轮唱形成复杂二重唱:雌鸟与雄鸟各以固定顺序贡献四个互不重叠的声部,精确间隔仅二十毫秒,听上去宛如单只鸟在歌唱。曲调节奏多变,由清脆哨声、颤音与下滑音组成,可重复十余至二十秒,群体合唱时同性别个体同步至毫秒级。另有联络用的“cho-chip”声与低哑的“krrrr”摩擦音。

生活习性:留鸟,不迁徙。专性栖息于海拔一千八百五十至三千五百米的云雾林及温带林下的浓密丘斯奎竹丛,极少远离竹林。成对或家族群在竹丛低层至中层活动,极隐蔽,偶以小群加入混合种觅食群。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包括甲虫与毛虫;曾记录攻击其他鸟巢雏鸟。

生长繁殖:繁殖资料极稀少。巢呈球状侧口,主要由竹片编织,距地约二点五米。秘鲁北部记录十一月初筑巢,同巢三雏;厄瓜多尔西部七月见幼鸟、东部十一月至一月亦见幼鸟。可能具延长繁殖季,二重唱被认为有助于配偶维系与领域防御。

区别辨识:与同域小型灰胸林鹩相比,本种体型更大、羽纹更丰富;与同属棕鹪鹩夏氏鹪鹩相比,本种上体更鲜艳、尾部无横斑且行为更隐蔽。与近缘灰眉苇鹪鹩区别在羽色更暖、歌声差异明显。亚种间差异:西部指名亚种胸具黑斑,东部亚种胸斑减少或缺失,atriceps亚种头顶黑色更显著。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安第斯山自哥伦比亚纳里尼奥省极西南部向南,经厄瓜多尔西、东安第斯山脉至秘鲁北部卡哈马卡与皮乌拉省,海拔多高于两千米的丘斯奎竹林。非繁殖区:全年留居,无迁徙记录。

其他:本种曾包含灰眉苇鹪鹩为其亚种,后因羽色及歌声差异被拆分;与印加苇鹪鹩构成超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淡尾苇鹪鹩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淡尾苇鹪鹩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