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喉娇莺

Bar-throated Apalis Apalis thoracica

斑喉娇莺(英文名:Bar-throated Apalis,学名:Apalis thoracica),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娇莺属的鸟类。分布于非洲中南部,从南非东部至肯尼亚Chyulu Hills一带。在分布区北部,仅限于高山森林地带,有多个亚种特化于孤立山脉,包括莫桑比克的莫桑比克娇莺、马拉维的黄色喉Apalis和肯尼亚的暗喉娇莺,后者可能被视为独立物种。

外形特征:斑喉娇莺体长11至13厘米,拥有细长的尾巴。上体颜色因亚种而异,可能是灰色或绿色,下体为白色或淡黄色。所有亚种都具有穿过胸部的狭窄黑色条纹,白色尾羽外侧和淡色眼睛。喙为黑色,较长且略呈弯曲状。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部条纹较窄。幼鸟下体为缓冲色,胸带可能不完整。

鸣叫特征:斑喉娇莺的鸣唱通常为一连串单调的“proep”或“tillup”音节,由雄鸟发出,持续约10至20秒,地域内音调和节奏有所变化。雌鸟以更高音的“tit ti ti ti ti…”声或快速的颤音加入二重唱,双方的叫声并不同步,任一性别均可开始鸣叫。

生活习性:斑喉娇莺栖息于各种森林和灌木丛生环境,从南非的沿海灌木丛、沙丘低矮灌木到半干旱稀树草原,再到山地森林。它们在东非主要局限于山地森林,常在林缘和受干扰地区活动。偶尔在异国树木种植园和金合欢属植物(Acacia)灌木丛中出现,喜在树木茂盛的花园中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7月至3月,主要集中在7月至10月(南非西南部冬雨区)和10月至12月(其余地区)。单配偶制,但部分伴侣会在季节间更换,甚至在同一季节因连续繁殖失败而更换。巢穴一般位于树叶繁茂的灌木、小树苗、藤本植物或悬垂于河岸的草丛中,高度0.1至3米。每窝产卵2至4枚,平均3枚,孵化期14至17天,由雌鸟承担,期间由雄鸟喂食。雏鸟由双亲共同喂养,离巢期13至18天。

区别辨识:斑喉娇莺可通过其特有的胸部黑色条纹、白色眼圈和尾羽外侧的白色识别。不同亚种在上体和下体颜色上有明显差异,如griseopyga亚种几乎全身蓝灰色,claudei亚种背部橄榄棕色,flaviventris亚种下体黄染更丰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从南非东部至肯尼亚Chyulu Hills一带。在北部分布区,仅限于高海拔山地森林。

其他:斑喉娇莺的巢穴可能被白腹金鹃寄生,偶尔被赤胸杜鹃寄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喉娇莺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