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金鹃(英文名:Klaas's Cuckoo,学名:Chrysococcyx klaas),是鹃形目杜鹃科金鹃属的鸟类。以Khoikhoi人Klaas命名,他在1806年采集了首个标本。该鸟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森林地带,以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上体呈翠绿色,下体白色,小型、绿色的杜鹃。
外形特征:成年雄性白腹金鹃体长约18厘米,体重约26克,上体金属绿色,背部至颈部侧面有绿色斑块,眼后有白色条纹,尾羽外缘白色;下体白色,侧腹有绿色条纹;虹膜深棕色,喙和脚绿色。雌鸟上体灰褐色取代金属绿色,向下延伸至颈侧和胸部,背部有绿色和棕色条纹,下体白色,细密的棕色条纹,虹膜浅棕灰色。部分西非雌鸟具有类似雄鸟的羽毛。幼鸟上体绿色和淡黄色相间,翼部有条纹;下体白色,全身有淡绿色条纹,虹膜榛色。
鸣叫特征:发出两声清晰的哨音,'meit-jie',第一个音上滑,第二个音下滑。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的林地、森林边缘和灌木丛中,尤其在塞拉利昂的森林/草原交错地带常见。海拔高度从低地到3000米。季节性迁徙,雨季到达,雨季后离开,但在非繁殖季节也有留驻个体。以昆虫为主食,如毛虫、蝴蝶、蝽象幼虫、甲虫、小直翅目昆虫和白蚁。在树叶中觅食,偶尔飞扑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随地理位置而异,通常在雨季,具体时间从9月至次年2月。寄生繁殖,宿主主要是小型食虫鸣禽,如莺和太阳鸟。卵颜色多样(白色、绿白色、蓝色),带有棕色或赤褐色斑点,尺寸约为19 x 13毫米,孵化期11-12天。雏鸟裸体,皮肤棕色,逐渐变深至黑色橄榄色,喙暗角质色,虹膜灰棕色,张口橙色;会将宿主的卵和其他幼鸟推出巢外;雏鸟期19-21天。
区别辨识:雄性白腹金鹃上体金属绿色,下体白色,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有细密的棕色条纹,两者均有一小片白色眼后斑。飞行时,雄鸟几乎全白,雌鸟主要呈棕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从毛里塔尼亚南部和塞内加尔东至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南至南非,包括比奥科岛和圣多美岛。
其他:在住宅区,只要有可供太阳鸟宿主觅食的花朵,该物种就能生存。尽管在阿拉伯没有繁殖记录,但人们认为这种杜鹃可能在西南部稀少地繁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金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