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喉娇莺(英文名:Taita Apalis,学名:Apalis fuscigularis),是雀形目扇尾莺科娇莺属的鸟类。体型纤细,长尾,主要颜色为灰褐色,具有黑色的喉咙和淡灰色的腹部,眼圈白色,尾羽外侧有白色斑点。栖息于肯尼亚塔伊塔山的残存高山森林边缘,数量极为稀少。
外形特征:暗喉娇莺体长约11至12厘米,体重约10至12克。雄鸟头部及上体呈深灰褐色,臀部和尾上覆羽带橄榄绿色调;翅膀黑褐略深于背部;尾巴黑褐色,最外侧两根尾羽大部分白色,第4根尾羽尖端白色;喉咙黑色,延伸至上胸,其余下体颜色为淡黄白至浅灰色,两胁略带灰暗色;眼虹膜白色;喙黑色;腿肉粉色。雌鸟较雄鸟稍小且颜色更暗淡。幼鸟类似雌鸟,但虹膜为灰色而非奶油白色。
鸣叫特征:典型的鸣唱为男女二重唱,雄鸟发出连续低沉的‘chrup’音,雌鸟则快速地发出较高音调的鸣叫。
生活习性:暗喉娇莺主要栖息在海拔1200至1725米的非洲高山森林,偏好植被茂密的环境,尤其是攀缘植物丰富的区域,同时也出现在德拉卡纳(Dracaena)较多的地方。
生长繁殖:繁殖习性知之甚少。已知在11月至次年1月间发现的四个巢穴中,每个巢含2至3枚卵。巢穴构造类似于其他娇莺,为一个带有侧入口的椭圆形穹顶结构,由苔藓和草茎搭建,通常位于离地面0.8至1.8米高的树苗上。卵为亚椭圆形,浅蓝色带污褐色斑点。从筑巢到雏鸟离巢大约需时5至6周。
区别辨识:与黑头娇莺相似,但通过其黑色而非白色的喉咙轻松区分。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仅分布于肯尼亚东南部的塔伊塔山。目前仅在Dabida和Mbololo山脉的森林碎片中生存,具体包括Mbololo山脉(剩余森林面积200公顷)、Ngangao(92公顷)、Chawia(50公顷)、Msidunyi(8公顷)、Fururu(5公顷)和Vuria(1公顷)。
其他:暗喉娇莺的原始森林栖息地因农业和外来木材种植而大量丧失,导致其成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自2001年以来,由于严重的干旱和其他因素,其种群数量可能已经下降至仅存100至150只个体。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暗喉娇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