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噪刺莺

White-throated Gerygone Gerygone olivacea

白喉噪刺莺(英文名:White-throated Gerygone,学名:Gerygone olivacea),是雀形目细嘴莺科噪刺莺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东南部。其别称包括白喉林莺、白喉食虫鸟、灌丛金丝雀及本土金丝雀。这种鸟上身灰棕色,下体鲜黄色,尾羽有白色斑点,喉部白色,眼红色,嘴和腿黑色。

外形特征:体长9至11.5厘米,体重约7克。成鸟面部暗色,有黑色眉线延伸至眼睛,背部灰棕色略带橄榄色,尾部有宽黑亚端带和大白色边缘的斑点,除中央尾羽外皆有。下体明亮黄色,喉部白色明显。雄雌外观相似。幼鸟下体全黄,面部标记对比不强烈,眉斑黄色,眼和喙呈褐色。各亚种主要在大小、尾斑和喙的大小上有差异。

鸣叫特征:鸣唱功能用于领地声明和吸引异性,全年都可能发出,春季更频繁,是一系列悦耳的哨音,音调平稳,持续时间较长,类似西噪刺莺但更为响亮和自信。还有一种连续下降的颤音,由双音节引入。在新几内亚,cinerascens亚种的鸣声尤为独特,高音、精致、银色的下降颤音。

生活习性:以昆虫为食,猎食多种节肢动物,如甲虫、蝇、蝽,包括树液虫,以及膜翅目的黄蜂、蚂蚁和鳞翅目的蛾类。单独或成对觅食,有时加入混合群,与灰扇尾鹟棕啸鹟、、西噪刺莺白喉抚蜜鸟一起活动。在树冠层和地面觅食,经常飞扑和悬停。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为8月至次年1月,有时3月至5月也有记录,通常单窝繁殖。巢为椭圆形,顶部覆盖,有一侧入口和长细尾,由树皮碎片和蜘蛛网粘合,内部铺有羽毛或细植物纤维,悬挂于树或灌木的外枝上,高度2至12米。巢寄生现象常见,被扇尾杜鹃灌丛杜鹃和几种青铜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黑头噪刺莺相比,白喉噪刺莺色彩更鲜艳,尾部有白色斑点,缺乏雄鸟头部的深色标记。幼鸟与黑头噪刺莺相似,但后者尾部无白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新几内亚东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喉噪刺莺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喉噪刺莺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