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吮蜜鸟(英文名:Helmeted Friarbird,学名:Philemon buceroide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吮蜜鸟属的鸟类。因头部类似盔甲而得名。在观鸟界中,通常被称为"leatherhead"。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小巽他群岛西部。
外形特征:盔吮蜜鸟具有暗灰色的脸庞和红色的眼睛,全身呈灰褐色,腹部逐渐变为白色。随着接近脚部,腹部的颜色逐渐加深。成年雄鸟的长度约为32到36厘米,体重介于127-179克之间,而雌鸟稍小,长度和体重分别为32到36厘米和92-112克。雄鸟平均长度约38厘米,是澳大利亚四大盔吮蜜鸟亚种中体型最大的。
鸣叫特征:盔吮蜜鸟非常善于发声,其叫声响亮,可以远距离听到,常被描述为"keeyo-keoway"或"kowee ko keeyo",可重复多达十二次。此外,还会发出"kurr-rk"的声音,缓慢重复八到十次。它们在早晨和暴风雨期间更为活跃,其余时间则较为安静。
生活习性:盔吮蜜鸟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北部海岸和印尼的亚热带或热带干燥森林、低地森林和红树林中。它们倾向于在靠近水源的高树上筑巢,巢由树皮、树叶和茎构成,以树枝加固,草料增加舒适度。这种鸟在澳大利亚和小巽他群岛西部至澳大利亚北部、东北部有分布。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通常在9月至翌年2月,偶尔会延续到5月或10月至12月,但不会在5月和7月繁殖。每次产卵2-4枚,有时可达5枚,孵化期大约15-18天。盔吮蜜鸟的平均寿命为5-7年。目前种群状况稳定,但预计未来十年内种群数量可能下降10%,使该物种面临脆弱状态。
区别辨识:盔吮蜜鸟与角喙吸蜜鸟(P. b. yorki)和新几内亚吸蜜鸟(P. b. novaeguineae)在分类上存在争议,后者有时被认为是盔吮蜜鸟的亚种或独立物种。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布区域和一些细微的形态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盔吮蜜鸟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小巽他群岛西部至澳大利亚东北部。具体而言,它们在澳大利亚北部领土的海岸线和印尼有显著的分布。
其他:盔吮蜜鸟的饮食多样,主要包括花蜜、水果和种子,偶尔也会食用昆虫和蜥蜴,其饮食偏好随地理位置而异。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盔吮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