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鹂(英文名:Brown Oriole,学名:Oriolus szalayi),是雀形目黄鹂科黄鹂属的鸟类。拥有深色头部和脸颊,橙色暗淡的喙,以及带有明显条纹的浅色下体。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低地至山脚地带,包括森林、红树林、种植园和灌木丛等多种生境。
外形特征:褐鹂体型中等,长度约25至28厘米,重量79至115克。上体呈中等棕色,头部颜色较淡,冠部有黑色条纹,肩部条纹较少;脸部和耳羽黑色,带有白色条纹,与颈部侧面和后冠形成对比;上翼深棕色;尾巴深棕色,除中央羽毛外,其余羽毛内侧有模糊的淡色尖端;下体淡黄色,下巴、喉咙和胸部有重黑色条纹,腹部条纹较轻;眼睛深红棕色;喙深红色、红棕色或深粉色;腿灰色或深棕色至黑色。雌雄相似,幼鸟有明显的白色眉纹和栗色上翼覆羽边缘;眼睛棕色,喙黑色。
鸣叫特征:褐鹂发出响亮的笛音叫声,模仿盔吮蜜鸟的‘du-du-hooo’声,还有清晰的模仿其他多种鸟类的声音。其叫声包括下降的短音节和上升的双音节滑音,如‘titu-witu-whiew’,‘tip-top-tertertu’或‘nn-dudu-tiew’。
生活习性:褐鹂主要栖息于受干扰的环境,如森林边缘和次生林,同时也能在低地和山脚雨林、季风林、沼泽林、画廊林、灌木丛、茂密的草原、红树林和种植园(如柚木、橡胶树、南洋杉松和花园)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生活在海拔1850米以下,通常低于1200米的高度。褐鹂是定居性鸟类,主要在树冠中单独、成对或小群体觅食,以果实、昆虫(如毛虫、蛹)、草籽和可能的花蜜为食。
生长繁殖:筑巢活动在8月至9月间被报道,产卵发生在4月至5月和9月至11月,4月观察到孵卵的成鸟,1月发现雏鸟,9月见到离巢的幼鸟。它们建造粗糙的开放杯状巢,由树皮条编织,有时还包括树皮碎片和其他纤维,内部铺有细草和小枝条,像吊床一样悬挂在离地面2.5至15米高的细水平叉枝上。巢通常靠近盔吮蜜鸟的聚居地,有时也靠近胡德肉垂鸟巢附近。一窝产卵1至2枚,蛋壳颜色为褐色黄白,带有集中于钝端的巧克力棕色、橄榄棕色和灰褐色斑点,尺寸约为31至32.3×20.9至22.8毫米。雏鸟以果实和可能的幼虫为食。
区别辨识:与纹头吸蜜鸟通过红色的喙和缺乏白色髭纹区分开,与雌鸟榕鸟通过红色的喙区别,与橄榄背鹂通过对比鲜明的暗头部外观和下体较暗淡的颜色加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部分分布区内常见,估计分布范围约为100,000至1,000,000平方公里。低地雨林密度估计为每公顷0.4只个体,沿海草原为每公顷0.07只个体。
地理分布:澳新界:四王群岛(西北部,新几内亚)和新几内亚(Trans-Fly除外)。分布在新几内亚的低地和较低的山区,包括森林、红树林、种植园和灌木丛。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褐鹂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