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色杜鹃(英文名:Pallid Cuckoo,学名:Cacomantis pallidus),是鹃形目杜鹃科八声杜鹃属的鸟类。中至大型的杜鹃,外观以淡色调为主,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标记,如暗色的喙、带金黄色眼环的深色眼睛和橄榄灰色的脚。该物种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广泛分布,常见于内陆干燥地带,是澳大利亚内部比任何其他杜鹃更为常见的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淡色杜鹃长约31-32厘米,体重约82克。上半身呈灰褐色,具有宽阔的浅色眉纹,眼部有较深的灰色线条,颈部后方有浅色斑块,尾巴边缘带有白色条纹;下半身淡灰色,无条纹;眼睛周围有黄色眼环,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脚灰色。亚成鸟可能呈现斑驳的棕红色,胸腹部带有黑色和棕红色的条纹。幼鸟头部和胸部黑色,下胸部和腹部白色,带有深灰色的条纹。
鸣叫特征:雄鸟的鸣唱为一个8音符的哨声,音阶上升(第二个音符较低);雌鸟则发出嘶哑的哨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森林、灌木林、荆棘平原、红树林、花园等环境,尤其在干旱地区数量较多。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蚱蜢、甲虫、毛虫和其他幼虫,既在树上觅食也在地面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北部为3月至6月及9月,在西南部西澳大利亚为8月至10月,在东部澳大利亚为9月至12月。雄鸟通过喂食雌鸟求偶。寄生繁殖,主要寄生于蜜雀科(Meliphagidae)的开放巢穴中,也会寄生于鹊鸲科(Colluricincla)、杜鹃鹊科(Coracina)等其他种类的巢穴。已知的21种寄主中,大部分是蜜雀科。卵粉色,有时有棕色斑点,大小约为25 x 16毫米,孵化期12-14天。幼鸟会将寄主的卵和雏鸟推出巢外,由寄主喂养,甚至在离巢后长达6周仍被喂养。
区别辨识:与东方中杜鹃外观相似,但淡色杜鹃具有更明显的标记,如黄色的眼环和橄榄灰色的脚。幼鸟的条纹有助于区分两者。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岛。非繁殖季节迁徙至小巽他群岛中部和东部。在澳大利亚内陆和北领地度过冬季,随后迁往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区和塔斯马尼亚,一般在9月或10月抵达。
其他:适应性强,能在住宅区和郊区找到寄主,如蜜雀科鸟类,因为这些鸟类会被花园中的开花植物吸引。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淡色杜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