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额鹦鹉(英文名:Malherbe's Parakeet,学名:Cyanoramphus malherbi),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长尾鹦鹉属的鸟类。小型绿身长尾鹦鹉,仅在新西兰南岛特定山谷与离岸岛屿上生存。其独特的柠檬黄色冠羽和从喙基延伸至红色眼睛的橙色带纹是显著特征。成鸟颜色鲜明,而幼鸟色彩较为暗淡,可能缺少橙色带纹。由于数量锐减,该物种现被列为极度濒危,仅在坎特伯雷内陆的三个山毛榉森林谷地和数个离岸岛屿保护区可见。
外形特征:体长约20厘米,身体主要呈现亮丽的蓝绿色,翅膀上有天蓝色的初级覆羽和前缘羽毛。最显著的是头部的橙色额带和黄色冠羽,但幼鸟的头部几乎全绿,缺乏橙色额带。雄鸟的色彩更鲜艳,而幼鸟则明显较暗淡。两侧臀部有橙色斑块,这与相似的黄冠鹦鹉有所区别。
鸣叫特征:通常非常安静,但会发出响亮而短暂的‘喀喀喀喀喀…’的叽喳声来定位自己。当成对出现时,还能听到柔和的交流叫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山毛榉森林边缘,偶尔出现在海拔600-900米的森林中。迁移到几个离岸岛屿。小群活动,秋季和冬季形成小群体。以鳞翅目昆虫、花蕾、花朵、嫩叶、浆果和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在活树或死树的洞穴中筑巢。繁殖季节为10月,一窝产卵3枚。雌鸟独自孵卵,雄鸟负责喂养。幼鸟约在43到71天后离巢,但仍需依赖父母2-4周。
区别辨识:橙额鹦鹉与黄额鹦鹉相似,但前者具有橙色额带和黄色冠羽,臀部有橙色斑块。幼鸟与黄冠鹦鹉幼鸟难以区分,叫声也相似。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原分布于新西兰南岛大部分地区,现在仅限于南岛的三个山谷和四个离岸岛屿(Chalky、Maud、Blumine和Tuhua)。
其他:历史上,橙额鹦鹉广泛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南岛及斯图尔特岛,但自19世纪以来,其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大幅减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橙额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