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隼

Rock Kestrel Falco rupicolus

岩隼(英文名:Rock Kestrel,学名:Falco rupicolus),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曾被视为红隼的亚种。广泛分布于非洲,自安哥拉至坦桑尼亚南部,南至南非。

外形特征: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kestrel,体长在30至33厘米之间。成年雄鸟体重介于183克至254克之间,而雌鸟的体重则在190克至280克之间。头部和尾巴呈灰色,尾部有黑色的亚端带;上翼外半部分深色,其余部分和背部为栗色并带有黑色斑点;下体较浅,同样带有斑点,特别是在胸部和下翼覆羽。雌鸟通常颜色更均匀,斑点更重,缺乏灰色区域;尾巴有横纹。幼鸟与雌鸟非常相似,下体条纹更宽;蜡膜、腿和脚的颜色较淡。各亚种在色彩、标记密度、尾巴图案和体型上有差异,非洲形式通常颜色更深,更偏红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chay-chay-chay’叫声,尤其是在驱赶入侵者时,与红隼的‘kee-kee-kee’叫声不同。

生活习性:适应多种开阔或适度林木覆盖的地形,常在草本植被或低矮灌木丛中发现;出现在草原、草原甚至半沙漠地带,沼泽地带伴有轻度植被;也在村庄、城镇甚至城市边缘的轻度开发区域中活动。从海岸到山地牧场以上树线的高度;繁殖高度可达3300米,印度其他时间可达5500米。需要合适的栖息和过夜场所,例如树木、电杆、建筑、岩石表面。

生长繁殖:产卵日期变化大,西古北界每向北10°延迟约6天。欧洲和亚洲喜马拉雅山脉以北通常在4月至5月(3月至6月)产卵;在非洲变化较大,常在撒哈拉沙漠以南8月至12月,通常与旱季或南半球春季吻合;在南非一项研究中,产卵期从10月至12月。巢址多样:岩石面的裂缝和洞穴、采石场和建筑物;树木中的洞穴或旧鸟巢,尤其是乌鸦的巢;巢箱和篮子;有时形成小规模的群体,最多数十对。一窝通常产3至6枚蛋(1至7枚,平均在南非较小),产蛋间隔约2天;首卵和末卵的孵化间隔0至10天。孵化期27至31天,由雌鸟孵卵;在幼鸟期的第一阶段,只有雄鸟提供食物;雏鸟初次换羽为白色绒羽,第二次换羽为浅灰褐色;离巢期27至35天;雏鸟依赖成鸟喂养0.5至4.5周,大部分猎物由雄鸟提供。

区别辨识:与欧亚kestrel非常相似,但分布范围很少重叠,岩隼的下翼更苍白。与黄爪隼略有差异,体型略大。雄鸟岩kestrel翅膀顶部没有淡灰色。雌鸟岩kestrel下体颜色更深红褐色。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在西欧和西北非大部分地区是最常见的昼行猛禽。一些地区的数量在有机氯杀虫剂和其他农药普遍使用后有所下降,主要发生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然而,下降程度远小于其他猛禽,如雀鹰。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早期,欧洲大部分地区的种群变化似乎是由自然波动造成的,归因于诸如啮齿动物的数量或寒冷冬季等因素。然而,并非所有种群都是健康的,该物种在欧洲部分地区,包括前苏联,处于中度衰退状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从安哥拉南部至南非,包括坦桑尼亚南部。在纳米比亚北部和东北部、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南部和热带Lowveld等地较为稀缺;在津巴布韦,仅限于高海拔的中部和东部地区。通常与干旱地区相关联,但也可在开阔和/或半干旱地区找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岩隼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岩隼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