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美洲咬鹃

Elegant Trogon Trogon elegans

优雅美洲咬鹃(英文名:Elegant Trogon,学名:Trogon elegans),是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的鸟类。曾与铜尾美洲咬鹃合并为一种,现已独立。包括分布于中美洲的亚种elegans与lubricus。羽色以铜绿背、鲜红腹及中央尾羽金属铜绿为标志,雌雄异形,雌鸟具特征白眉纹。栖于海拔0–1900米的干旱至半干旱松栎林、荆棘林及溪谷落叶林,自危地马拉莫塔瓜谷向南至哥斯达黎加尼科亚半岛。留鸟,无迁徙记录。

外形特征:体长29厘米,体重约68克。雄鸟:头、颈背至上胸亮铜绿带金属光泽;下胸具明显白色横带,腹部及尾下覆羽鲜红;背及尾铜绿,中央尾羽末端宽黑;翼灰褐,尾下白色具细窄黑白横纹。雌鸟:头至上背灰褐,后枕略现铜绿;眼后具显著白色“泪滴”眉纹;下体色淡,腹及尾下覆羽淡红;尾羽色暗,尾下横纹较雄鸟粗。幼鸟似雌鸟,但无红色,下体偏褐白,尾羽横纹更宽。

鸣叫特征:繁殖期雄鸟持续发出粗哑、蛙鸣般“kahr”或“khowur”下降音,常连叫5–10次后停顿再重复;雌鸟音调略低。遇警或驱赶入侵者时发出急促金属“w-k-k”。

生活习性:留鸟。栖于干旱—半干旱松栎林、荆棘灌丛及溪谷落叶林,海拔0–1900米。日常静伏林冠或亚树冠,垂直栖姿;以“飞捕—飞啄”方式突袭昆虫或摘取果实,偶悬停取食。食物以果实(榕果、樱桃)与昆虫(蚱蜢、鳞翅目幼虫)并重,繁殖季昆虫比例高。

生长繁殖:繁殖期4–7月。一夫一妻制,配对后共用旧啄木鸟洞(北扑翅䴕等)为巢,偏好大径枯树洞,距地2.5–15米。每窝2–3枚白色卵,双亲轮流孵卵约19日;雏鸟15–17日龄出飞,尾极短,双亲继续分雏带喂约1月;年育1窝,若败可再营巢。

区别辨识:铜尾美洲咬鹃相比,雄鸟中央尾羽铜绿而非铜色,尾下覆羽具细窄黑白横纹(非灰白细纹);雌鸟背更褐,尾下横纹清晰。与分布重叠的高山美洲咬鹃相较,后者尾下几乎全黑,仅具白端,雌鸟无显著白眉纹。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中美洲种群稳定,局部常见至甚常见。

地理分布:繁殖区:中美洲自危地马拉莫塔瓜谷、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西部内陆,南至尼加拉瓜西北部及哥斯达黎加西北部(至尼科亚半岛基部)。无迁徙记录,全年留居。

其他:历史上曾与铜尾美洲咬鹃同属一种,现已确认 elegans 群为独立种级单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优雅美洲咬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优雅美洲咬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