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盔嘴雉(英文名:Salvin's Curassow,学名:Mitu salvini),是鸡形目凤冠雉科盔嘴雉属的鸟类。大型黑色盔嘴雉,具有鲜红的喙,白色下腹部和白色尾端。主要分布在南美洲西部亚马逊地区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北部,较为罕见。该鸟以独特的外观特征和低沉的夜鸣声而著称。
外形特征:成年白腹盔嘴雉体长75至89厘米,体重约3100克。全身大部分呈黑色,光泽较少。拥有白色的下腹部和尾羽尖端,以及可竖立的冠羽,通常保持扁平状态。与近似种无冠盔嘴雉相比,其喙更大但不如后者粗壮,羽毛光泽度较低。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虹膜颜色为棕色,直至接近一岁时才变为酒红色。
鸣叫特征:白腹盔嘴雉发出极低沉的吼叫声,常在夜间鸣叫。其鸣声与夜冠雉有所不同,后者通常发出三音节的歌曲。
生活习性:栖息于亚马逊低地森林中的湿润高地森林,包括高原、山脊和河岸的次生植被,也会季节性地进入泛洪的várzea森林。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主要在地面活动,有时在森林中层。饮食以落地果实和种子为主,但也包括花、叶、无脊椎动物、子叶和小型脊椎动物,幼鸟初期可能更多地摄取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白腹盔嘴雉基本上是定居的,但会根据食物供应在季节性迁移。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哥伦比亚为1月至5月/6月,雌雄鸟全年保持配对关系,雄鸟会在1月初至2月底建造多个巢穴供雌鸟选择。巢位于离地面5至7米高的地方,但只有várzea森林的巢被雌鸟使用。每窝产两枚白色蛋,孵化期约为32天,由雌鸟独自承担。雏鸟孵化后不久便离开巢穴,由雌鸟照顾数月,之后雄鸟开始协助。
区别辨识:白腹盔嘴雉是唯一腹部白色的Mitu属成员,与无冠盔嘴雉相比,后者胸部为栗色。幼鸟与巨嘴盔嘴雉的幼鸟非常相似,但虹膜颜色变化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南美洲西部的亚马逊雨林地区,包括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东北部。在哥伦比亚的Macarena山脉国家公园较为常见,而在亚马逊地区的厄瓜多尔,虽然广泛分布但数量稀少。在秘鲁,近人居住区数量减少,但在其他地区仍较为常见。
其他:白腹盔嘴雉在一些地区受到人类狩猎的影响,尤其是在靠近人类居住地的地方。尽管如此,它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盔嘴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