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冠雉(英文名:Nocturnal Curassow,学名:Nothocrax urumutum),是鸡形目凤冠雉科夜冠雉属的鸟类。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西部。其体型较小,全长约50至57.5厘米,以暗褐色羽毛为主,拥有醒目的橙色喙和眼上黄色皮肤。夜行性特征显著,主要在夜间活动,难以直接观察。
外形特征:夜冠雉体长50-57.5厘米,体重可达1250克。全身呈温暖的棕色,具有橙色的喙,眼上部为黄色皮肤,眼下部为灰色皮肤。头部有一长而扁平的黑色冠羽,腹部区域为淡黄色,尾羽尖端颜色较浅。两性相似,但雌鸟侧面有更重的虫蚀状斑纹。雏鸟与成鸟非常相似。
鸣叫特征:夜冠雉仅在夜间鸣叫,通常在晴朗黑暗的夜晚发出低沉、共鸣强的七音符系列,声音可远达1公里,被描述为‘hmm-hmm-hmmmm, hmm hmm-hmmm, hmmph!’。有时会听到几只鸟在小范围内相互呼应。
生活习性:夜冠雉生活在亚马逊流域的茂密湿润森林中,包括高地森林和永久或季节性洪水淹没的森林,通常靠近黑水河流。它们似乎偏爱低洼部分被淹的区域,白天也会活动,主要在黎明和黄昏时段。它们单独、成对或以小群体形式觅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生长繁殖:夜冠雉的繁殖季未完全确定,但已知在10月至次年2月间有繁殖活动。它们会建造一个大而松散的巢,由树枝或活的棕榈叶构成,内衬小枝条和干叶,通常位于树上或倾斜的藤蔓上,离地面不远。每窝产2枚白色蛋,孵化期约为28-29天。
区别辨识:夜冠雉与其他凤冠雉科鸟类的区别在于其较小的体型和暗红或栗色的羽毛,以及独特的夜间鸣叫。在亚马逊地区,它的独特外形和行为模式使其容易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夜冠雉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的西部,范围包括委内瑞拉南部、哥伦比亚东南部、厄瓜多尔东部、秘鲁东北部以及巴西西部和中部。在一些地区,如哥伦比亚的Guainía地区和秘鲁Loreto,夜冠雉被认为是常见的。
其他:夜冠雉的隐蔽习性可能使它免受狩猎压力的影响。在某些地区,尽管其他凤冠雉科鸟类因狩猎而数量锐减,但夜冠雉的叫声仍然经常被听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夜冠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