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金丝燕(英文名:Philippine Swiftlet,学名:Aerodramus mearnsi),是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鸟类。体型较小、较为罕见的雨燕,仅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岛、民都洛岛、巴拉望岛、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苏里高省的卡米金岛以及棉兰老岛。主要栖息于海拔700-800米以上的山地和亚山地地区。
外形特征:体长约10-12厘米,拥有浅叉状的尾巴。上部羽毛呈深棕色,背部颜色均匀,臀部同样为暗色,但无光泽。下体为较浅的中棕色。与稍大且同域分布的A. vanikorensis amelis相比,菲律宾金丝燕的跗跖部分被覆羽毛,喙更小且向下弯曲,尾叉程度较低,且臀羽的内外枝尖端为白色。
鸣叫特征:飞行时会发出一系列约10-20个节奏性的三音节鸣叫,类似“wi-ch-chew”的声音,形成快速而兴奋的叽叽喳喳声。
生活习性:菲律宾金丝燕主要栖息于亚山地环境,已知在民都洛岛的哈尔孔山海拔1600米处以及保和岛的700米高度繁殖。它们全年留居于菲律宾,其饮食和觅食模式尚未详尽了解,但可能与同组其他成员相似。
生长繁殖:菲律宾金丝燕的巢穴最初被认为属于A. vanikorensis amelis,位于棉兰老岛Miatan洞穴内700米深处,但现在认为这些巢穴属于菲律宾金丝燕。巢由苔藓构成,通过唾液粘合在一起,干燥后硬化。它们在5月于民都洛岛繁殖,每次产卵四枚。
区别辨识:与阿美林金丝燕相比,菲律宾金丝燕的尾部形状更为方形,飞行更低且更不稳定,更常结群。此外,它的体型、背部无光泽的暗色、中等大小等特点使其与灰腰金丝燕、侏金丝燕和岗顶金丝燕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岛、民都洛岛、巴拉望岛、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苏里高省的卡米金岛以及棉兰老岛。
其他:在拉贾·西卡图纳国家公园(保和岛)、坎劳恩山国家公园(内格罗斯岛)和卡唐拉德山国家公园(棉兰老岛)均有发现。由于鉴定上的问题,其真实状况难以估计,但博物馆标本的稀缺性表明该物种可能确实不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菲律宾金丝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菲律宾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