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顶金丝燕

Ridgetop Swiftlet Collocalia isonota

岗顶金丝燕(英文名:Ridgetop Swiftlet,学名:Collocalia isonota),是雨燕目雨燕科侏金丝燕属的鸟类。常见于多种生境,包括人类居住区。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下方呈淡灰色,喉部颜色更深,腹部有暗色斑点。上方黑色,带有蓝色光泽,尾巴方形且基部下方深色。该物种无法回声定位,选择明亮的筑巢地点。在菲律宾岛屿的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中发现,曾被认为是白腹金丝燕的一个亚种。

外形特征:体长约9至10厘米,体重5至11克。拥有方形尾巴,上身高度蓝光,喉部棕色,腹部白色,两胁斑驳,尾下部暗色。不同亚种在臀部白羽量、下方颜色深浅上有所差异,一些亚种下方极暗,几乎无白色腹部。多个亚种的尾羽有白色斑点。

鸣叫特征:通常较沉默,最常听到的是重复的、沙哑的、似电击般的‘krrr’或‘churrr’声,常在筑巢或栖息地附近听见。也有较长的多音节叫声,音质类似短促的刮擦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生境,包括森林、森林边缘和非森林地带,偏好湿润而非干旱环境。在低地雨林区活动,海拔分布广泛,从海平面到山地,最高可达4500米。以群居形式出现,常与其他金丝燕、雨燕和燕子混群觅食。饮食主要包括膜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等翅目昆虫等,平均猎物尺寸约4毫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2月至3月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蛋产期跨度大,一般在3月至8月间,高峰期在4月。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吉隆坡,繁殖季节延长,而在苏门答腊、佛罗勒斯岛等地,繁殖时间更为分散。在砂拉越尼亚,一年中有三个繁殖季节,分别为3月至4月、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及10月至11月。巢由苔藓、根须、地衣和其他植物物质通过唾液粘合而成,建于垂直或陡峭的表面。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19至24天,平均21.5天。雏鸟喂养频率高,平均繁殖成功率约为57%,每窝平均成功抚养1.1只幼鸟。

区别辨识:侏金丝燕灰腰金丝燕相似,但有暗色臀部。不同亚种在颜色和标记上有细微差别,尤其是臀部的白色程度和下方羽毛的颜色深浅。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分布于菲律宾岛屿的低地热带湿润森林中。

其他:在某些受保护区域如婆罗洲的基纳巴卢国家公园和爪哇的Gunung-Gede/Pangrango国家公园中出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岗顶金丝燕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岗顶金丝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