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夜鹰

Grey Nightjar Caprimulgus jotaka

普通夜鹰(英文名:Grey Nightjar,学名:Caprimulgus jotaka),是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又名: 蚊母鸟、贴树皮、鬼鸟、夜燕,分布广泛的夜行性鸟类。体长约为270毫米,翅展约210毫米,通体呈暗褐色斑驳状,拥有良好的保护色。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至东南亚,北自西伯利亚,南至日本、印度等地。

外形特征:普通夜鹰体长24–27厘米,体重77–91.8克,雌雄异形。雄鸟头部中央有宽黑斑,颈上有红褐色条纹,肩部有红褐色斑点的黑色条纹,翅膀覆羽深灰色带红褐色斑点,初级飞羽黑色尖端较淡,尾羽上覆羽和尾羽有明显的黑色横纹及不连续的白色亚端斑。雌鸟上体颜色略暖,喉部有明亮的红褐色斑块和次级髭纹,腹部有更重的条纹。幼鸟冠部标记较少,翅膀覆羽和三级飞羽更浅,胸部和尾下覆羽条纹更细。

鸣叫特征:鸣唱为快速、均匀间隔的‘SCHurk’SCHurk’SCHurk’SCHurk...’音符,节奏约为5-6音符/秒,每段之间有1-2秒或更长时间的停顿,单次鸣唱可持续长达7分钟。叫声比长尾夜鹰更快、更有节奏感,但不如赤胸拟啄木鸟的叫声响亮。

生活习性:普通夜鹰主要在夜间活动,黄昏时分在空中捕食昆虫最为活跃。它适应性强,栖息于早期演替的森林边缘地带,如开阔的灌木丛、林地边缘、烧毁后的植被区。分布海拔从海平面到约3400米,但在印度次大陆主要繁殖于1800米以上高度。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5月至8月不等,具体时间随地区变化。巢建在岩石旁或被植被覆盖的地方,如灌木丛中或石坡上,不筑巢,直接将卵产于落叶层、裸土或火烧后的灰烬上。一窝通常产1-2枚卵,卵呈椭圆形,底色为蓝白色、淡奶油色或灰白色,带有暗灰色或灰褐色的斑点和大理石纹,大小为27.9–34.4毫米×21–24.4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偶尔雄鸟也会在黄昏和黎明时接替,孵化期一般为16-19天。雏鸟在约17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普通夜鹰欧夜鹰主要通过分布区区分,林夜鹰主要分布在新疆,普通夜鹰则在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分布,二者在内蒙古中部偏北有分布重叠。与丛林夜鹰相比,普通夜鹰体型较大,雄鸟尾羽外侧无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普通夜鹰在日本自1970年代以来数量有所下降,但在部分区域仍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繁殖期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南部至大巽他群岛。

其他:普通夜鹰在日本、中国、俄罗斯东部等地是常见的夏季访客,马来西亚则为主要迁徙和越冬地点。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普通夜鹰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