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夜鹰

European Nightjar Caprimulgus europaeus

欧夜鹰(英文名:European Nightjar,学名:Caprimulgus europaeus)是夜鹰目夜鹰科夜鹰属的鸟类,又名欧洲夜鹰。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亚洲温带地区至蒙古,以及非洲西北部。体长24.5-28厘米,棕灰色羽毛上布满杂斑和纵纹,昼伏夜出,以昆虫为食。此鸟善于伪装,羽色似枯叶,白天难觅踪影。

外形特征:成年欧夜鹰体型介于24.5-28厘米,雄鸟体重51-101克,雌鸟67-95克。上体呈灰褐色,饰有黑褐色条纹,颈部有淡黄色项圈,翅膀覆羽棕色,其余部分灰褐色并饰有淡黄色斑点。下体灰褐色,带有棕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腹部和两侧变为淡黄色条纹。雄鸟有白色翼尖斑点和尾羽末端,雌鸟缺乏白色标记。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和脚为棕色或肉棕色。幼鸟类似成年雌鸟。随地理位置不同,鸟的体型和颜色略有差异。

鸣叫特征:雄性欧夜鹰发出持续的、富有特色的咕噜声,音调时高时低,通常在黄昏和夜晚鸣唱,有时从地面或树上发出声音。两性在飞行中会发出短促的‘co-ic’声,雄鸟在与雌鸟的互动中还会发出气泡般的颤音。各种叫声包括‘chunk’、‘chink’、‘chik’、‘dak’、‘chuk’、‘chek’、‘chek-ek’等。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开阔地带,包括低地灌木丛、森林空地、新植林地等。晨昏活动,日间隐藏于地面或树枝上,夜间活跃,猎食飞虫。喝水时低掠水面,类似雨燕的飞行姿态。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飞蛾、甲虫、蜻蜓等。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5月末至8月,有时4月至7月。单配制,领地性强。在开放地带筑巢于地面,无巢结构,直接在落叶、松针或裸土上产2枚蛋。孵化期17-21天,主要由雌鸟负责。雏鸟出生后由雌鸟照顾约10-16天,之后由雄鸟照料,若雌鸟产第二窝。雏鸟孵化后16-17天离巢,约32天后独立。

区别辨识:红颈夜鹰相比,欧夜鹰体型较小,颜色较暗,翼展更短,白翼斑较小,红颈夜鹰有更明显的淡黄色颈圈和翅膀、尾部的白色标记更明显。与非洲的棕颊夜鹰乌夜鹰相比,欧夜鹰颜色较浅,斑点较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覆盖欧洲北部至64°N,亚洲北部至60°N,东至贝加尔湖和蒙古东部。南部界限延伸至北非西北部、伊拉克、伊朗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所有种群迁徙至撒哈拉以南非洲过冬,部分个体可能在巴基斯坦、摩洛哥和以色列越冬。

其他:欧夜鹰的英文名'goatsucker'源自古老神话,认为它们吸食山羊奶,导致山羊无法产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欧夜鹰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