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毛腿夜鹰

White-throated Nightjar Eurostopodus mystacalis

白喉毛腿夜鹰(英文名:White-throated Nightjar,学名:Eurostopodus mystacalis)是夜鹰目夜鹰科毛腿夜鹰属的大型夜行鸟类。体长约30-37厘米,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东部,是当地特有种。冬季迁往新几内亚北部,偏好干燥森林环境,尤其是桉树林和干硬叶林。

外形特征:该物种上体及翅膀为灰褐底色,饰以深褐色条纹,颈部呈淡黄色,两侧喉部有显著白色斑块,形成类似领结的外观。翼覆羽灰白间杂,翼尖四根初级飞羽末端有白色斑点。尾羽暗褐色,无白色标记。喙色灰黑,腿足深棕色,体型匀称,性别相似,幼鸟较成鸟淡,带紫红色调。飞行时可见单个白色翼斑。

鸣叫特征:雄鸟的叫声独特,为快速上升的泡泡音,被形容为人类笑声的爆发,通常在黄昏和黎明时分从栖木发出,或在展示飞行时发出。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海拔干燥森林,如桉树林和干硬叶林,有时也会出现在灌木丛、草地和花园中。夜间活动,主要以飞蛾、甲虫、飞蚁等昆虫为食,常在树冠层捕食。迁徙时,会组成松散群落,数量可达20-30只。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9月至次年2月,筑巢于地面,通常在裸土或落叶上,一窝产一枚蛋,由双亲轮流孵化,孵化期约22-28天。雏鸟早熟,出生后即可移动,约30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斑毛腿夜鹰和相比,白喉毛腿夜鹰体型更大,翼上有单个白色斑点,叫声明显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约克角半岛至维多利亚州中南部。冬季迁徙至新几内亚北部。

其他:曾被视为新喀毛腿夜鹰所罗门毛腿夜鹰的亚种,后基于形态和声音差异分离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喉毛腿夜鹰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喉毛腿夜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