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岛塚雉

Biak Scrubfowl Megapodius geelvinkianus

比岛塚雉(英文名:Biak Scrubfowl,学名:Megapodius geelvinkianus),是鸡形目冢雉科塚雉属的鸟类。分布于印尼西巴布亚地区的Biak、Mios Korwar、Numfor、Manim和Mios Num等岛屿上,拥有暗灰色的羽毛,面部呈红或蓝色,腿部颜色为红色或深灰色。在森林和受扰动的生境中活动。

外形特征:比岛塚雉体长约36厘米,体重可达525克,属于中等体型的塚雉。全身羽毛主要是深灰棕色,背部带有橄榄色的色调。脸部颜色为红或蓝,腿色为红或深灰。头部后方有轻微的冠羽,有时末端呈尖状,但并不常见。与相似物种暗色塚雉相比,比岛塚雉的后身略显淡一些,上方更偏向暗褐色橄榄色,喉咙和颈部的羽毛较少,且冠羽形状有所不同。

鸣叫特征:比岛塚雉的叫声多样,以鹦鹉般的尖叫为主,最常听到的叫声是由两声不成调的吠叫组成,类似于斑喉塚雉的叫声,第一声高于第二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初级森林、次生林、干燥灌木丛和被伐过的森林中,也会在靠近河流的灌木丛中活动。它用大脚在森林地面刮擦,以寻找无脊椎动物为食。通常听到其声音比看到它的机会更多。

区别辨识:暗色塚雉相比,比岛塚雉在后身颜色、喉咙和颈部羽毛覆盖程度以及冠羽形状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估计成熟个体数量在2500至9999之间,总个体数约3500至15000。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加上狩猎压力,数量可能正在中等速率下降。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尼西巴布亚的Biak、Mios Korwar、Numfor、Manim和Mios Num等岛屿,位于新几内亚西北部的鸟头湾附近。

其他:曾被认为是暗色塚雉橙脚塚雉的亚种,但现在普遍认为是独立的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比岛塚雉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