塚雉(英文名:Maleo,学名:Macrocephalon maleo),是鸡形目冢雉科苏拉塚雉属的鸟类。又名: 冢雉、苏拉冢雉、苏拉威西冢雉、西里伯斯大头鸡或营冢鸟,印度尼西亚特有的一种大型地栖鸟类。体型庞大,体长可达55厘米,拥有黑色的羽毛、突出的黑色盔状冠和明显的玫瑰粉色下腹部。分布在苏拉威西岛和Butung岛,偏好低地和山地森林,尤其在接近沙滩或火山砂地的地区繁殖。塚雉以独特的地下孵化方式著名,利用地热或太阳热能孵化其巨大的卵。
外形特征:塚雉是一种大型的黑色地栖鸟类,体长约55厘米,体重雄鸟1365至1622克,雌鸟1430至1758克。头部黑色,带有白色的喉咙,具有一顶黑色的绒毛状冠。面部皮肤裸露,颜色为黄色至蓝黄色。喙粗壮,颜色从橙红到灰蓝。下腹部呈现变化强度不一的鲑鱼粉色彩,大腿黑色,有时被腹部羽毛遮盖。雌鸟体型略小,下体颜色更浅。幼鸟头部大部分为棕色,有短黑褐色的冠,上体颜色更偏棕色,缺乏黄色面部皮肤。
鸣叫特征:塚雉一般沉默,但偶尔会发出响亮的、类似气泡沸腾的“waow”声。
生活习性:塚雉栖息在低地和山地森林,靠近沙滩或火山砂地繁殖。它们成对活动,白天在地面觅食,夜间在树上栖息。食物包括落果、种子、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塚雉偏好在沙质或火山土壤中孵化卵。
生长繁殖:塚雉全年均可繁殖,但在北苏拉威西,高峰期为10月至次年4月。它们通常在沙滩或火山加热的地区挖掘深达100厘米的洞穴,以地热或太阳能孵化卵,孵化期为62至85天。雌鸟每年可能产10枚卵,最多可达30枚。幼鸟自孵化后即独立。
区别辨识:塚雉的显著特征包括其大型的体型、黑色的羽毛、突出的黑色冠和玫瑰粉色的下腹部。与其他冢雉科鸟类相比,其独特的孵化方式和生活习性也是重要的辨识点。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总数量估计为8000至14000只,且正在减少。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和Butung岛(位于苏拉威西东南部)。
其他:塚雉的巢穴可能受到人类、猪、蜥蜴和过去鳄鱼的捕食威胁。在野外已知寿命至少可达23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塚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