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氏蕉鹃(英文名:Schalow's Turaco,学名:Tauraco schalowi),是蕉鹃目蕉鹃科冠蕉鹃属的鸟类。以德国银行家兼业余鸟类学家赫尔曼·沙洛命名。拥有引人注目的翠绿色羽毛和长长的羽冠,分布于安哥拉至肯尼亚西南部,坦桑尼亚西部和马拉维一带。
外形特征:体长41–44厘米,体重在208–267克之间。羽毛呈现铜绿色,靠近尾部逐渐变为深蓝黑色至紫色,下体颜色较淡。头部具有长而尖的白色边饰羽冠,喙部和眼周皮肤红色,眼缘有白色羽毛。成熟个体的羽冠长度在所有蕉鹃种类中居首,翅膀短而圆,翼下有醒目的红色飞羽。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6–10个粗糙的叫声,前两个音节较短且柔和,间隔较长,随后声音加速,形成‘woh....woh....rrah..rraah..rraah..rraah..rraah’的序列,平均约每秒一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画廊森林、常绿林、灌木丛和河岸林地,海拔高度从600米到2500米。主要以水果和其他植物物质为食,幼鸟时期饮食更偏向昆虫。群居,但筑巢期间表现出领地性。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对配偶会共同筑巢于高树冠上,通常产卵两枚,双方轮流孵卵,孵化期持续20至22天。雏鸟在2至3周内能离巢攀爬,再过1至2周便开始飞行。
区别辨识:与利氏蕉鹃和尼斯那蕉鹃相似,但羽冠更长,尾部颜色更深,且分布区域差异明显,帮助区分。部分个体在坦桑尼亚北部可能缺乏眼下的白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被列入CITES II附录。在马拉维的Nyika高原上常见,157公顷的森林中有43个小区域,共含39对沙氏蕉鹃,平均领地面积约为4公顷。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中、东安哥拉(北至Malanje和Calandula)、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部、赞比亚至纳米比亚东北部(Caprivi地带)、博茨瓦纳东北部、津巴布韦西北部(Victoria Falls西侧)、莫桑比克、马拉维(Rift西侧)、坦桑尼亚西部从Ufipa至Gombe Stream国家公园;肯尼亚西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从Mara自然保护区和Loita山南至Serengeti国家公园北部和西部、Crater和Mbulu高地以及Hanang山,西至Mwanza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沙氏蕉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沙氏蕉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