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蕉鹃(英文名:Livingstone's Turaco,学名:Tauraco livingstonii),是蕉鹃目蕉鹃科冠蕉鹃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羽冠和鲜艳的翼斑闻名。分布于非洲东南部的森林和茂密林地,包括从坦桑尼亚南部到马拉维东部、津巴布韦东部,广泛存在于莫桑比克,并沿南非的亚热带海岸线。此物种以Charles Livingstone命名,他是David Livingstone的兄弟。
外形特征:成年利氏蕉鹃长约45至46厘米,雄鸟体重280至380克,雌鸟262至350克。头部有长长的绿色羽冠,尖端白色。背部颜色因亚种而异,从绿色到蓝色不等;腹部和下尾覆羽呈暗黑色;飞羽鲜红,带有黑色尖端;从嘴角到眼前方有一条白色条纹,与眼下方延伸至耳羽的一条条纹由一小块黑色眼周斑隔开;眼睛棕色,眼周皮肤红色,喙粉红色。幼鸟色彩较暗淡,羽冠更短,喙色更深。亚种在颜色上差异显著:指名亚种为暗绿的肩羽、肩胛羽、翅膀和尾巴,边缘宽阔的翡翠色赋予鳞状效果,羽冠长度65至75毫米;cabanisi亚种肩部绿色,肩胛羽、翅膀和尾巴呈淡蓝带紫晕;reichenowi类似前者,但肩胛羽、翅膀、臀部和尾巴深蓝色,羽冠不足65毫米。
鸣叫特征:主要鸣声是一系列10至15个粗糙的哇叫声,起初声音较弱,音符较短且不那么刺耳,随后音量增大,平均速度约为每秒2.4至2.65个音符。在互动中,也会发出喉音颤音和短促的吠叫音符系列。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沿海和山区的常绿森林,海拔从海平面到2500米。大部分时间保持定居状态。主要以果实为食,其饮食与沙氏蕉鹃有很大重叠,消费的物种中80%两者共有。
生长繁殖:在马拉维的繁殖期为10月至12月,在莫桑比克为12月至1月和6月,在津巴布韦为9月至2月。巢是由树枝和细枝精心编织的平台,通常位于灌木或树最茂密部分的地面以上3至10米处。产2枚白色光滑壳的蛋,孵化期22至23天,由双亲共同承担。
区别辨识:与尼斯那蕉鹃和沙氏蕉鹃相似,但与它们的分布范围重叠极小。羽冠比沙氏蕉鹃短,比尼斯那蕉鹃长。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其分布范围内普遍较为常见,但持续的森林砍伐将最终对所有亚种产生不利影响。坦桑尼亚部分地区曾遭受无差别捕猎和出口,尽管这一潜在威胁自1994年前已有所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南部,包括布隆迪的孤立群体,从坦桑尼亚南部到马拉维东部、津巴布韦东部,广泛存在于莫桑比克,并沿南非的亚热带海岸线。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利氏蕉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利氏蕉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