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蹼鹬(英文名:Asian Dowitcher,学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是鸻形目丘鹬科半蹼鹬属的鸟类。少见的大型鹬类,喙长,体型接近斑尾塍鹬。繁殖成鸟下体砖红色,上体深色并呈明显的砖红色调。非繁殖成鸟总体灰褐色,喙色相比繁殖成鸟更暗更棕。分布于沿海滩涂和开阔的沼泽,从西伯利亚到东亚,冬季南迁至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外形特征:成鸟体长33–36厘米,体重127–245克,翼展57–59厘米。脸、颈和胸砖红色,下腹和两胁主要白色;上体深色,边缘呈淡棕色和砖红色,有条纹而非斑点。与斑尾塍鹬类相比,喙直而长,通常黑色或褐色,亚成鸟喙基部淡色。腿黑色,区别于长嘴半蹼鹬的黄绿色腿。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雄鸟发出空洞、轰鸣的咕噜声,无论是在飞行还是地面,形成长串脉冲式“hr’r’r’r’r, hr’r’r’r’r”,以及哀怨的吠叫声“tye chu”和柔和的“kru-ru kru-ru”。在非繁殖地,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偶尔会发出柔和的“eouw”或猫叫般的“miau”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广阔的淡水湿地,如湖泊岸边或河流三角洲的淹没草地和沼泽地带,以及沿海的潮间带泥滩、泥塘和盐田。迁徙时,出现在东亚沿海、中南半岛沿海、菲律宾、婆罗洲等地。以昆虫幼虫、小鱼、软体动物和多毛纲为食,通过在浅水或湿地上行走并反复探入泥土深处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底至6月初,通常在小型群落中繁殖,每窝产2枚蛋,偶尔3枚,孵化期约22天,由双亲共同孵化和抚养。繁殖地点可能因水位变化而有所变动。
区别辨识:与长嘴半蹼鹬相比,腿黑色,而后者腿黄绿色。与斑尾塍鹬类的双色喙不同,成鸟喙部黑或褐色。亚成鸟上体深色,羽缘宽且金色;下体淡色,呈黄褐色或金色调,并有整齐的深色点状和矢状纹路。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增,保护级别:Ⅱ级(2021.02.05)
地理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中部、东部哈萨克斯坦,可能蒙古北部至阿穆尔地区(远东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部。非繁殖期分布于泰国南部沿海、马来半岛、印尼群岛、澳大利亚北部和菲律宾(罕见)。
其他:在严重干旱期间,如蒙古和中国,大量个体出现在繁殖区北部,例如1970年代后期在贝加尔湖塞兰加三角洲有大约6000只繁殖,但到了1990年代初期数量大幅减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半蹼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半蹼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