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嘴半蹼鹬(英文名:Long-billed Dowitcher,学名:Limnodromus scolopaceus),是鸻形目丘鹬科半蹼鹬属的鸟类。大型鹬类。喙长,繁殖成鸟下体呈粉橙色,两侧有较细的黑白斑纹,羽毛显较深的赤色纹路和较窄的白色尖端。分布于北极圈低地至亚北极湿草甸,从东北亚到西北美洲,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至楚科奇半岛,加拿大北部至努纳武特地区。迁徙和越冬时可见于北美洲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从美国南部、墨西哥至中美洲西北部。
外形特征:长嘴半蹼鹬为中等体型,喙长且直,长度约为头部的两倍。繁殖季节成鸟头顶暗色,下体为鲜明的鲑橙色,两侧有细密的黑白条纹,上体呈混合的棕、黑和淡褐色斑点。非繁殖季成鸟全身灰褐色,腹部较淡,胸部与腹部颜色对比明显。亚成鸟总体灰褐色,翼上覆羽有赤色边缘。喙黑色,基部橄榄绿至黄绿色,脚亦为黄绿色。
鸣叫特征:叫声为尖锐的‘keek’,有时会连续发出一系列音节。
生活习性:长嘴半蹼鹬偏好淡水湿地,如沼泽地和沿海滩涂,尤其在繁殖期选择湿草甸或泥炭沼泽。它们以缝纫机般的动作在浅水中觅食,主要食物包括昆虫幼虫和其他小型水生生物。迁徙期间和冬季,它们出现在多种淡水环境,如湖泊、河流和湿地。
生长繁殖:长嘴半蹼鹬在北极圈低地至亚北极的湿草甸筑巢,每次产卵四枚,孵化期约20天。雏鸟早熟,出生数小时后即可自行觅食。雄鸟负责照料雏鸟直至它们离巢。
区别辨识:与短嘴半蹼鹬极为相似,但可通过尖锐的‘keek’叫声、较为驼背的体态、略长的喙和更高的身高加以区分。长嘴半蹼鹬在繁殖羽时下体更显深橙色,而短嘴半蹼鹬下体颜色较浅。此外,长嘴半蹼鹬的背部条纹更宽,而短嘴半蹼鹬的背部条纹更细碎。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北极圈低地至亚北极湿草甸,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至楚科奇半岛,加拿大北部至努纳武特地区。非繁殖期分布于北美洲温带至亚热带地区,从美国南部、墨西哥至中美洲西北部,包括加利福尼亚南部、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沿岸至墨西哥坎佩切州和中美洲太平洋沿岸至哥斯达黎加西北部。
其他:长嘴半蹼鹬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曾因过度猎杀数量下降,但目前种群稳定。它们在繁殖季节有非常生动的求偶展示,雄鸟在空中追逐雌鸟,快速而敏捷地飞行,同时发出响亮的叫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长嘴半蹼鹬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长嘴半蹼鹬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