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塍鹬

Bar-tailed Godwit Limosa lapponica

斑尾塍鹬(英文名:Bar-tailed Godwit,学名:Limosa lapponica),是鸻形目丘鹬科塍鹬属的鸟类。别名: 斑尾鹬,体型较大的候鸟,以其长而略微上翘的双色喙闻名。繁殖季节时,雄鸟呈现深砖红色的下体,雌鸟则为较淡的橙色;非繁殖季节整体为灰褐色,腹部白色。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的苔原地带,如远北欧、西伯利亚北部和阿拉斯加,冬季则迁徙至温带至热带的海岸线,如欧洲南部、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外形特征:斑尾塍鹬拥有37至39厘米的体长,喙长8至12厘米,体重介于200至720克之间。其翅膀长而均匀,尾部具条纹,腿呈绿灰色,喙尖黑色,基部粉色。繁殖羽时,雄鸟颈部、胸部和腹部为不间断的砖红色,雌鸟则为更暗淡的栗色至肉桂色。非繁殖羽时,整体为灰褐色,带有较暗的羽轴纹,下体白色。幼鸟与非繁殖羽相似,但更显暖色系,胸部和侧翼有细纹。

鸣叫特征:斑尾塍鹬的叫声特征尚未详述。

生活习性:斑尾塍鹬偏好沿海岸线的栖息地,尤其在非繁殖季节,常成群出现在滩涂、咸水泻湖,利用其长喙在泥滩中觅食。它们的食谱包括甲壳类、蠕虫、昆虫和植物种子。春季迁徙期间,会与中杓鹬和红腰杓鹬混群飞行,雄鸟会在迁徙至越冬地时进行炫耀飞行。

生长繁殖:在西伯利亚、堪察加和阿拉斯加等地繁殖,巢建于苔原的塍脊草丛间,通常产卵3至5枚,卵色为橄榄色或绿色,带有暗褐色斑点。雌雄双方共同参与孵化和育雏过程,孵化期约为21天。

区别辨识:黑尾塍鹬相比,斑尾塍鹬的尾部有黑白相间的横纹,且缺乏白色的翼带。雌鸟比雄鸟大,喙更长,羽毛颜色较为暗淡。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分布于北极圈内的低海拔苔原地带,包括远北欧、西伯利亚北部和阿拉斯加。非繁殖区广泛分布于温带至热带的海岸线,覆盖英国、南欧、地中海西部、非洲、马达加斯加、中东、印度次大陆、东南亚、印尼群岛、琉球群岛、中国东南沿海、台湾、菲律宾、新几内亚至美拉尼西亚和新西兰,以及斐济。

其他:斑尾塍鹬的迁徙路线惊人,尤其是阿拉斯加繁殖种群(L. l. baueri)迁徙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单程飞行距离可达11,000公里,为已知最长的无停歇迁徙。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尾塍鹬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