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

Great Bustard Otis tarda

大鸨(英文名:Great Bustard,学名:Otis tarda),是鸨形目鸨科鸨属的鸟类。是鸨科鸨属下的唯一现生物种,以其庞大的体型和显著的雌雄异型性著称。分布于从南欧至中欧,向东延伸至中亚和东亚的开阔草地和农田地带。雄鸟体型巨大,重达18千克,是现今最重的飞鸟之一。雌鸟体型较小,体重约3.5千克。大鸨主要分布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地拥有全球约60%的大鸨种群。

外形特征:雄性大鸨体长达105厘米,体重介于5.8至18千克之间,翼展2.1至2.7米。雌鸟则小得多,体长约75至85厘米,体重3.1至8千克。雄鸟上身有黑色条纹和金色色调,下身白色,颈部灰色,胸腹和下颈部两侧为栗色,繁殖季节会长出白色颈须。雌鸟羽毛色彩较淡,更利于在开阔环境中伪装。幼鸟类似雌鸟,但头部和颈部颜色更偏黄色,背部条纹更为明显。

鸣叫特征:大鸨通常沉默寡言,但在受惊或愤怒时,会发出深沉的哼声。繁殖期间,雄鸟在求偶展示中会发出隆隆声和嘶哑的噪音。

生活习性:大鸨栖息于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开阔草原和短草地带,偏好无树木的环境和农业土地。春季和夏季,它们依赖昆虫丰富和花朵茂盛的草地与牧场。秋季,它们偏爱谷茬地,冬季则转向油菜田。雄鸟和雌鸟在非繁殖季节很少混群,但在冬季会聚集数十只在一起。

生长繁殖:大鸨在4月至5月间筑巢产卵,巢位于地面,通常产2至3枚蛋,孵化期约为25天。雏鸟出生后很快就能跟随母鸟活动,但直到80至120天才能达到完全独立。雄性大鸨通常在5至6岁时开始繁殖,而雌鸟则在2至3岁。

区别辨识:大鸨与其他三种重叠分布的鸨类——波斑鸨非洲波斑鸨小鸨——相比,体型更大,羽毛颜色更鲜明。雄鸟的繁殖季羽毛尤其独特,与雌鸟和幼鸟的淡色伪装形成鲜明对比。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地理分布:大鸨的繁殖区域跨越欧洲中部和南部至亚洲东部,包括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蒙古和中国。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大鸨数量最多,而在亚洲,它们迁徙至中国北部过冬。

其他:大鸨曾经在英国灭绝,但自1998年以来,通过从俄罗斯引进雏鸟,在英格兰萨里郡进行了再引入项目。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