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鸨(英文名:Little Bustard,学名:Tetrax tetrax),是鸨形目鸨科小鸨属的鸟类。体型较小,长42-45厘米,翼展90-110厘米,重约830克。分布于欧亚大陆南部至中部,曾广泛分布,现因生境丧失导致数量锐减。
外形特征:小鸨为中型鸟类,长42-45厘米,重794-975克(雄)和680-945克(雌),翼展105-115厘米。雄鸟繁殖季节有黑色颈部和双V形白色项圈,上体棕色,有黑色细纹,飞行时显眼的白色翅膀带黑尖。雌鸟及非繁殖季节雄鸟上体更粗犷标记,下体白色,与上胸棕色无明显界限。幼鸟似成年雌鸟,但具独特幼鸟特征,如均匀的米色大覆羽带黑色末端带,形成闭合翼上的明显线条。
鸣叫特征:通常沉默,雄鸟有独特的‘blow raspberries’叫声:prrt。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和未受干扰的耕作区,偏好有足够遮蔽的矮草环境。步态庄重,缓慢行走,受扰时常跑步而非飞行。冬季群居,每群约10只。夜行性迁徙,频繁停歇于非灌溉和灌溉的作物地。
生长繁殖:繁殖期4-6月,雌鸟在低矮草丛中筑巢,通常利用自然凹坑或自刨坑穴,铺垫枯草,产卵2-6枚,孵化期20-22天,雏鸟早成性,25-30天或更长时间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相比,小鸨具有独特的黑白颈项图案,雌雄幼鸟在下体颜色和标记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洲西南部至亚洲中部,非繁殖期分布于非洲北部。
其他:全球数量大幅下降,已从多个欧洲国家消失,如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希腊等。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小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小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