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蓝带翠鸟

Malaysian Blue-banded Kingfisher Alcedo peninsulae

马来蓝带翠鸟(英文名:Malaysian Blue-banded Kingfisher,学名:Alcedo peninsulae),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的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远东地区的缅甸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马来蓝带翠鸟以其独特的蓝绿色带状标记和白色胸部而著称,雄鸟尤为显著。

外形特征:马来蓝带翠鸟体长约17至20.5厘米,翼展79至92毫米,尾长35至40毫米,喙长45至50.8毫米,跗跖长度11.9至13.7毫米,体重在40.6至48.5克之间。成鸟具有白色的喉部和颈部,连接到狭窄的红褐色颈环,头部、翅膀和上尾覆羽呈蓝黑色,背部为淡银蓝色,与其余部分形成鲜明对比。雄鸟拥有宽广的蓝胸带,雌鸟则为暗红色下体,缺乏胸带,脸颊比头顶更亮蓝色。雌鸟还具有更广泛的红褐色眼区和较暗的翅膀与头部。幼鸟类似成鸟,但颜色较暗淡,雄鸟幼鸟腹部带有红褐色色调。

鸣叫特征:马来蓝带翠鸟发出尖锐的叫声,类似于普通翠鸟的叫声。

生活习性:马来蓝带翠鸟居住在岩石边、流动的溪流和河流旁的常绿和半常绿森林中,偏好中等大小、隐蔽的缓慢流动的永久性溪流,周围有树木和自然植被覆盖的河岸。它们偶尔出现在混合落叶林、后红树林和沿海沼泽。马来蓝带翠鸟主要在低地发现,但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山地雨林中高达900米,在婆罗洲达到1400米。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通常发生在1月至3月间,但繁殖季节可能延长至1月中旬至8月中旬。巢穴通常位于森林中的溪流岸边,有时会在溪流岸边挖掘巢穴。每窝产3至5枚白色蛋。

区别辨识:马来蓝带翠鸟普通翠鸟蓝耳翠鸟相似,但整体颜色更暗淡,缺乏橙色眼后斑块和红色喙基部,且没有明亮的蓝色。雌性马来蓝带翠鸟与这两种翠鸟的雌鸟共享红褐色下体和明显的白色颈闪,但马来蓝带翠鸟的背部为醒目的淡蓝色,与深色上体形成鲜明对比。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马来蓝带翠鸟主要分布在缅甸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在马来西亚半岛,它们被发现在海拔高达900米的山地雨林中,而在婆罗洲,高度可达1400米。

其他:马来蓝带翠鸟曾被认为是蓝带翠鸟的一个亚种,但现在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来蓝带翠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来蓝带翠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