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氏沙鹀

Nelson's Sparrow Ammospiza nelsoni

纳氏沙鹀(英文名:Nelson's Sparrow,学名:Ammospiza nelsoni),是雀形目雀鹀科 Ammospiza 属的鸟类。小型新世界sparrow。拥有多个分散的种群,内陆繁殖个体通常比沿海种群色彩更为鲜明。在歌唱时显眼,平时则非常隐蔽。其歌声像油锅中的水滴发出的嘶嘶声。在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沼泽地过冬。此鸟以美国自然学家爱德华·威廉·纳尔逊命名。1995年前,纳氏沙鹀尖尾沙鹀被视为同一物种,现因羽色、鸣叫、大小、行为和基因差异而被分拆。

外形特征:纳氏沙鹀尖尾沙鹀小,比莱氏沙鹀黄胸草鹀大,具圆顶头部和尖喙。雌雄羽色相似,关键识别特征为明亮的黄橙色眉纹和偏褐色的眼后条纹。背部为深褐色至橄榄色,有四条明显灰色或白色侧向条纹。底面为白色至淡黄色,胸部和侧翼有淡或微弱的褐色条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具有黑色冠羽,宽阔的橙色中线和超眉纹,肩胸呈栗色或锈色,臀部和上尾覆羽略带条纹。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粗糙的颤音,几乎是一种机械声音,类似水滴落在热煎锅上的声音。此叫声可能在繁殖季节的飞行中发出。

生活习性:栖息于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沼泽地带,迁徙至美国东南部过冬。在地面或沼泽植被中觅食,有时在泥中探查,主要食物为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和种子。

生长繁殖:雄鸟竞争雌鸟但不保卫领地,有时会帮助喂养幼鸟。交配多为双方滥交,一窝多父现象常见。巢为开放式杯状,附着于近地面的植被上,因接近地面而易受栖息地丧失影响,面临海平面上升的风险。

区别辨识:尖尾沙鹀不易区分,尤其是大西洋种群,但内陆繁殖种群整体色彩更鲜艳。纳氏沙鹀喙稍短,有橙色眉和颊,缺乏条纹,与胸部和侧翼的色调一致。尖尾沙鹀一般有更强烈的橙色颊,与较暗橙色胸部和上颌形成对比,且后者通常在后部有弥漫性的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加拿大,美国北部;非繁殖区:美国东南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纳氏沙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