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带鹀(英文名:Lincoln's Sparrow,学名:Melospiza lincolnii),是雀形目雀鹀科歌带鹀属的鸟类。小型的北美原生雀鸟。以隐蔽的特性著称,偏好茂密的灌木覆盖地,特别是在苔藓丰富的环境筑巢。由于其独特的繁殖习性及隐秘的生活方式,林氏带鹀的许多生态习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其名称源于John James Audubon在1833年拉布拉多探险中将其命名,以纪念他的旅伴Thomas Lincoln。
外形特征:林氏带鹀体型略小于歌带鹀,具有精细的条纹特征,如同精致的钢笔画而非油画般粗犷。头部呈灰褐色,带有细黑条纹和鲜明的灰色中线,两颊和颈侧均匀灰白,眼圈淡黄色。胸部呈现明亮的浅黄褐色,与白色的喉部和腹部形成对比。背部橄榄褐色,翅膀和尾巴边缘锈色,翼展公式P9 > P4。幼鸟外观类似沼泽带鹀,但可通过翼展公式区分。
鸣叫特征:林氏带鹀以其丰富、宛若鹪鹩的鸣唱而最易识别,歌声甜美,咕噜声中夹杂着变化的音调,先由急促的高音开始,随后转为低沉的颤音。
生活习性:林氏带鹀栖息于亚高山和山地地带,偏爱湿润的灌木丛、沼泽和苔藓为主的环境。它们在繁殖季节通常独居,活动于地面和柳树基部觅食,而在较高处的树木和柳树枝上歌唱。迁徙期间,它们会出现在灌木丛和河岸地带,利用大平原和城市郊区作为迁徙路径。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春季,雄鸟首先抵达繁殖地,通过歌唱吸引配偶。雌鸟会在低矮的柳树或山毛榉下,通常在泥炭苔藓的凹陷处建造巢穴,巢为草或莎草制成的浅开杯状。一窝通常产卵3-5枚,卵色为淡绿色至绿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雌鸟负责孵卵,孵化期约12-14天,雄鸟不参与孵化。雏鸟出生时无助,约9-12天后离巢,但仍需父母照顾2-3周。
区别辨识:与歌带鹀相比,林氏带鹀胸部颜色更亮,条纹更细,翼展公式不同(P9 > P4)。与沼泽带鹀的区别在于成鸟胸部无条纹,而幼鸟的翼展公式和冠部色彩可作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加拿大、阿拉斯加、美国东北部和西部。冬季迁移至中美洲,包括墨西哥和北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的山区也有记录。
其他:林氏带鹀因其偏好高海拔和亚北极生态系统,是研究温带鸣禽生命史中生物与非生物压力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型。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林氏带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