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带鹀

Song Sparrow Melospiza melodia

歌带鹀(英文名:Song Sparrow,学名:Melospiza melodia),是雀形目雀鹀科歌带鹀属的鸟类。在北美洲广泛分布的普通鸣禽,以其悦耳的鸣叫声闻名。体长介于12.7至17.8厘米之间,胸间显眼的黑斑为其显著特征。能发出10种不同的鸣唱,每种鸣唱皆由重复的音符开始,随后是一阵颤音,旋律生动富有节奏感。歌带鹀的地理分布横跨加拿大至美国,南至墨西哥中部。

外形特征:歌带鹀的上体呈棕色,背部有黑色条纹,下体白色,胸前有一深棕色的斑点。头部为棕色,面部灰色,贯眼纹明显。尾部圆润,棕色。体型随亚种不同而变化显著,从与加州唧鹀相当的大型个体到与稀树草鹀大小相近的小型个体都有。喙短而壮,适合啄食种子。

鸣叫特征:歌带鹀的鸣唱通常由几个响亮、间隔开的“chip”音符开始,随后是颤音或嗡嗡声。其鸣唱清晰、精确,富有变化,包含多种音调和即兴变奏。

生活习性:歌带鹀偏好栖息于灌木丛生的沼泽和盐沼环境,也常见于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如郊区、农田和路旁。它们在地面或低矮植被中觅食,以昆虫和种子为主食。夏季主要吃昆虫,冬季转向以种子和果实为主。在有足够灌木覆盖的领地内的鸟儿冬季存活率更高,繁殖成功率也更高。

生长繁殖:歌带鹀在春季进行繁殖,通常在地面或灌木中筑巢。雌鸟负责筑巢和孵卵,每次产卵3到5枚,平均孵化期为13至15天。繁殖期间,雄鸟通过复杂的鸣唱来宣示领地和吸引雌鸟。

区别辨识:歌带鹀林氏带鹀相比,后者尾部更短且呈灰色,头上的图案不同,棕色面部形成明显的角状斑块。与稀树草鹀区别在于,后者眉纹黄色,且尾部分叉。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歌带鹀在北美广泛分布,包括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美国全境以及墨西哥中部。它们在繁殖季节遍布加拿大和美国,冬季时北方种群南迁至美国南部和墨西哥,与当地不迁徙的种群混合。

其他:歌带鹀的24个可诊断亚种使其成为北美最具地区变异性的鸟类之一。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歌带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