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鹀

Pine Bunting Emberiza leucocephalos

白头鹀(英文名:Pine Bunting,学名:Emberiza leucocephalos),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别名: 白发鹀、白冠雀、松树巫,体长约17厘米的大型鹀科鸟类。具有独特的头部图纹和小型羽冠,分布于欧亚大陆东部,自乌拉尔山脉以东至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及西北等地。偏好栖息于林缘、林间空地及被砍伐或火烧过的森林。

外形特征:雄鸟头部有醒目的白冠和颊部,胸腹部为砖红色,背部有深棕色条纹。雌鸟色调较淡,具白色下体和灰色背部。冬季成鸟头部特征依旧,但整体颜色更深,纵纹更明显。亚成鸟缺乏明显的白色颊斑,与田鹀相似,但具较弱的羽冠和灰色耳羽上的小白点。

鸣叫特征:鸣叫声和歌曲结构与黄鹀类似,但歌曲稍短、节奏稍慢,音符数量较少且间隔更均匀。初始音符频率较低,构成的歌曲较为柔和。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开放环境,包括林缘、林间空地、火烧过或砍伐后的森林,冬季则出现在农田、荒地及果园。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蚱蜢、甲虫等,非繁殖季节则以谷物种子为主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底至7月末,通常产两窝。雌鸟筑巢,巢为紧密编织的草杯,内衬柔软草料,置于地面小凹陷处,由草丛、灌木或倒伏植被遮蔽。每窝产4-5枚蛋,孵化期13天,幼鸟喂养期9天,离巢后1-3天完全独立。

区别辨识:雌鸟与黄鹀雌鸟区别在于嘴具双色,体色较淡且略沾粉色而非黄色,髭下纹较白。亚成鸟与田鹀区分在于较弱的羽冠、淡色腹部纵纹及灰色耳羽后方的白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东至西伯利亚、中国东北、西北地区;非繁殖期迁徙至中亚、印度北部、中国南部等地。

其他:黄鹀杂交现象普遍,导致某些地区的白头鹀数量锐减。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头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