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斑岩鹨(英文名:Radde's Accentor,学名:Prunella ocularis),是雀形目岩鹨科岩鹨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山地环境。其名称来源于德国自然学家Gustav Radde,他在1884年首次描述了这一物种。眼斑岩鹨的分布区域包括土耳其东部、高加索山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至伊朗东南部以及也门西部的山地。其自然栖息地为温带草地。
外形特征:眼斑岩鹨拥有鲜明的外貌特征,包括一条显眼的偏白色眉纹,淡褐色颈侧带有细条纹,冷色调的背部,以及橙黄色的下体,腹部颜色更浅近白色。头部呈现黑色条纹的棕褐色,胸部略带橙色,两胁深色条纹明显。雄雌外观相似,但春季/夏季时,雌鸟的头部图案对比不如雄鸟强烈,冠部颜色较暗且更棕色,喉部和腹部颜色更浅。
鸣叫特征:眼斑岩鹨的鸣唱类似黑红尾鸲,由清脆的哨音和颤音组成。叫声为尖锐清晰的高音。
生活习性:眼斑岩鹨主要栖息于岩石地带的高山生境,靠近树线附近的灌木丛和杂草丛。它们在最热的时段偏好躲在巨石和岩石的阴影中,也会在浅溪中饮水和洗澡。冬季,眼斑岩鹨会下降到较低海拔,有时会与领岩鹨、角百灵、白斑翅雪雀、金额丝雀等物种结伴觅食。
生长繁殖:眼斑岩鹨的饮食以昆虫和种子为主,幼鸟的食物中昆虫的比例较高。它们的迁徙模式包括高度迁移和短距离迁徙,冬季会在繁殖地附近较低海拔度过。
区别辨识:眼斑岩鹨与黑喉岩鹨的区别在于前者缺少狭窄的侧喉条纹,而后者具有明显的灰领。在辨别时还需注意与其它岩鹨属物种的区别,如林岩鹨和棕眉山岩鹨。此外,眼斑岩鹨与也门亚种在头纹和体型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眼斑岩鹨的繁殖区域包括土耳其东部至格鲁吉亚南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南至伊朗东南部,以及也门西部的山地。非繁殖季节,它们会迁移到黎凡特和阿拉伯半岛东北部。
其他:眼斑岩鹨的迁徙模式和分布存在一些历史上的变化,例如在阿塞拜疆的塔利什山脉,该物种自类型标本采集后再未被记录。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眼斑岩鹨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眼斑岩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