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丝雀

Red-fronted Serin Serinus pusillus

金额丝雀(英文名:Red-fronted Serin,学名:Serinus pusillus),是雀形目燕雀科金丝雀属的鸟类。体长约11至12厘米。偏好高海拔山地环境,分布于土耳其、高加索山脉、伊朗北部山脉,以及印度喜马拉雅地区。非繁殖季节以小群活动,常在蓟草丛中觅食。作为受欢迎的笼养鸟,偶尔可见逃脱个体遍布欧洲。

外形特征:雄鸟头部为黑色,额部有一醒目红色或橙色圆形斑块;其余头部、颈至上胸部呈煤黑色,背部黑色并带有宽阔的黄褐色边缘,臀部鲜黄或淡黄色,尾羽深棕色,边缘橙色至金黄色;上翼覆羽暗棕色,边缘较暖色调的棕色至浅黄褐色,中覆羽尖端呈淡橙色,大覆羽尖端略淡的黄白色;次级飞羽边缘黄色至金黄色;下胸至腹部黄白色,腹部中央至两胁有煤黑色条纹,逐渐变为断续条纹;翅膀下覆羽淡黄白色;虹膜深棕色或黑色;喙和腿深棕色或黑色。雌鸟类似雄鸟,但色彩较为暗淡,额部红色斑块较窄或仅有细条纹,头部至背部颜色更暗或呈褐色,黑色部分在背、肩和胸部更为稀疏,显得更黄。非繁殖季两性均较为苍白,额部斑块色泽变暗,头和喉部边缘灰或淡黄褐色。幼鸟头颈至后颈、面颊及颈侧锈棕色,背部更深的棕褐色,上体密集斑点,边缘淡黄褐色,臀部如成鸟,翅膀与成鸟相似,除中覆羽和大覆羽有白或黄白边缘,主飞羽精细边缘金黄色,尾羽外缘明亮黄色,下体淡黄褐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快速悦耳的颤音,间杂轻柔的啾啾声和嘶哑音节,常重复相同短语,类似于金丝雀,但整体音质亦让人联想到红额金翅雀的歌声。叫声包括急促清脆的颤音,通常在飞行中连续发出,还有柔和的‘dueet’或‘tuueet’声,以及更悠长的啾啾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600至4700米的山地森林边缘、高山草甸、河谷、陡峭山谷的上缘,冬季下降至较低海拔的果园、村庄周边的树木、河谷、岩石干涸的河床和耕作边缘。主要以种子、嫩芽、花序和果实为食,辅以少量昆虫。常在地面或开阔石堆、草地觅食,有时倒挂树枝摘取桦树花序,偏好枯枝、石头或巨石。一般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可达30只,繁殖后可能形成主要由雄鸟组成的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月至8月,通常一窝产卵3至5枚,蓝白色底,稀疏点缀粉色或红褐色斑点。仅雌鸟孵卵,周期11至16天;幼鸟由双亲共同喂养和照料,巢中生活14至16天;幼鸟独立时间为3至4周,但至多5周内仍受父母喂养。繁殖成功率未知,但因不育卵、恶劣天气和捕食而失败率高。首次繁殖年龄为一年生。

区别辨识:与其他丝雀属(Serinus)物种区分,尤其是雌鸟和幼鸟,需注意额部红色斑块的存在与否,以及背部和翅膀的色彩模式。与朱雀和绿雀的区别在于,前者尾部无黄色,后者下体有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局部地区常见或地方常见,中国西北和西部地区罕见。具体数量不明,估计土耳其有10,000至100,000对。自1960年代末以来,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由于捕鸟贸易而数量减少。

地理分布:繁殖于土耳其、高加索山脉、伊朗北部至土库曼斯坦南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东南部至中国新疆西北部和蒙古西南部;南至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巴鲁奇斯坦北部和喜马拉雅山脉西部至中国西藏西南部和尼泊尔西部。非繁殖季节迁徙至以色列等地。

其他:在笼养条件下能成功繁殖,以金丝雀草籽、小米和其他小种子为食,每日沐浴若水源可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金额丝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