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尾鸢

Scissor-tailed Kite Chelictinia riocourii

剪尾鸢(英文名:Scissor-tailed Kite,学名:Chelictinia riocourii),是鹰形目鹰科剪尾鸢属的鸟类。本属唯一物种。体型小而修长,羽毛以灰色和白色为主,拥有深叉尾和独特的飞行姿态。广泛分布在非洲北部热带地区。

外形特征:剪尾鸢体长33至38厘米,体重约110克,翼展68至76厘米。飞行时似燕子,羽毛色彩搭配灰色背部与白色腹部,尾羽长且深叉,有黑色翼下覆羽条纹。性成熟后雌雄相似,但雌鸟略大。幼鸟背部有赤褐色边缘,尾部较不分明,但与成鸟相比,翅膀更短,不触及尾尖,无暗色肩斑,胸带黑色。虹膜红色,脚部淡黄色。

鸣叫特征:仅在繁殖季节频繁发声,快速发出一系列嘁嚓、嘶哑和哨声,偶尔报告有微弱的喵喵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萨赫勒区的干旱草原、灌木丛和草地,尤其在繁殖季节偏好金合欢灌木丛。活动高度在海拔500米以下。进行规律迁移,具体范围每年不同。主要以昆虫(如蝗虫、白蚁和蚂蚁)、蜘蛛、蜥蜴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会聚集在火场捕捉逃窜的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5月至8月,西部非洲为12月至2月,肯尼亚北部为3月至6月或8月。在密布荆棘的灌木或低矮树木中筑巢,巢由约30至40厘米宽的细枝构成,通常位于2至8米高处。巢群可达20对,有时高达110对。每次产卵2至3枚,孵化期27至31天,雏鸟期32至35天。

区别辨识:澳洲鸢相比,剪尾鸢更瘦长,尾部更长,黑肩斑较小。幼鸟可通过较短的翅膀、无暗色肩斑和黑色胸带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非的毛里塔尼亚南部和塞内加尔至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南至乌干达东北部和肯尼亚。在繁殖区域主要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部,在非繁殖区域广泛分布。

其他:已知最大繁殖群落记录为36,000只,显示总体数量比预估的要大。自1970年以来,西非部分地区数量似乎下降,尤其是1986年至1989年间的害虫控制行动期间,尽管其作为重要害虫天敌的潜力。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剪尾鸢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