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鹗

Eastern Osprey Pandion cristatus

东方鹗(英文名:Eastern Osprey,学名:Pandion cristatus),是鹰形目鹗科鹗属的鸟类。原为的亚种,现提升为独立物种,日行性的鱼类捕食者,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沿海、塔斯马尼亚、印度尼西亚群岛、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等地。以独特的捕鱼技巧著称,拥有专门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

外形特征:东方鹗体型介于中型猛禽与大型鹰之间,常在海岸线和大型水域附近出没,特别适应猎捕海洋生物。上体呈深褐色,头部和下部较淡。喉部白色,一条黑线从喉部延伸至眼睛周围,形成与头部浅色部分的鲜明对比。在非飞行状态下,头部顶部的羽毛会形成一个小冠。胸部带有棕色斑点,颈部下方颜色更深,且雌鸟斑点更大,条纹更明显。雌鸟体型普遍较大,翼展可达410到478毫米,体重约1.2到1.6千克;雄鸟翼展391到470毫米,体重0.9到1.2千克。喙黑色,长度29到35毫米,尖端呈锐钩状。腿脚强健,灰色或白色,趾间鳞片呈网状。虹膜黄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虹膜颜色更深,羽毛细节上有所不同。飞行时,翅膀呈弓形,主羽窄而斜向分离,给人以手指状的视觉效果。

生活习性:东方鹗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沿海地带,偶尔在内陆河流和潮汐平原以外的开阔地带出现。它们在白天活动,从巢穴或栖息处飞往水面寻找猎物,但也有夜间狩猎的记录。主要食物来源是当地鱼类,如鲻鱼。偶尔也会捕食海蛇、软体动物、甲壳类、陆生爬行动物、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视力敏锐,能在空中探测水下目标,然后以俯冲的方式捕捉猎物。其捕食技巧包括反转的外趾、趾底的尖刺、潜水时闭合的鼻孔以及脚爪上的倒刺鳞片,帮助它们在水中抓住滑溜的鱼类。

生长繁殖:东方鹗通常在三到四岁达到性成熟并开始繁殖。它们倾向于终身配对,尽管存在多配偶制的个例。繁殖季节随地区季节变化,南部澳大利亚为9月至10月,北部澳大利亚为4月至7月,昆士兰南部为6月至8月。每次产卵2至3枚,有时多达4枚,可在一季内两次筑巢。孵化期约为35至43天。雏鸟出生时体重50至60克,约8至10周后离巢。平均寿命为7至10年,少数个体可活至20至25岁。

区别辨识:东方鹗白腹海雕在栖息地和范围上有重叠,但体型较小,仅相当于白腹海雕幼鸟的大小。东方鹗的翅膀尖锐角度明显,而非白腹海雕的上扬形状。此外,东方鹗的外趾可反转,这是其特有的捕食机制。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然而,在南澳大利亚,东方鹗被列为易危物种,受到《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法》1972年的保护。新南威尔士州将其列为易危物种。其他州份目前未立法保护。

地理分布:东方鹗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的西部、北领地、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在澳大利亚,它们主要沿狭窄的海岸带和离岸岛屿分布,偶尔出现在内陆河流系统。在南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它们被认为是罕见的。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东方鹗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