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海雕(英文名:White-bellied Sea Eagle,学名:Icthyophaga leucogaster),是鹰形目鹰科 Icthyophaga 属的鸟类。亦称: 白胸海雕,大型猛禽,显著特征为白色头、胸、腹部和尾部,背部和翅膀为灰暗色。广泛分布于印度至中国东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其周边岛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和俾斯麦群岛。
外形特征:成年白腹海雕具有鲜明的外观,头部、胸部、腹部和尾部为白色,背部和翅膀上部为深灰色,喙基部深色,头部相对较小,颈部长,尾部短且呈楔形,翅膀宽大,腿较短。雌鸟体型普遍比雄鸟大,长度可达90厘米,翼展可达2.2米,体重达到4.5千克。幼鸟羽毛呈褐色,逐渐替换为白色,直至5至6岁时获得成鸟羽毛。
鸣叫特征:发出响亮的鹅鸣般的叫声,尤其是在繁殖季节,成对鸣叫,叫声持续时间较长。叫声为“啊,啊”,较为简单。
生活习性:白腹海雕通常单独或成对沿海岸线低飞,两翼缓慢有力地拍打,偶尔在高空翱翔,双翼形成V字形。它们既在海上觅食,也在陆地上空搜寻食物,常在水面附近活动。食物包括鱼类、海蛇、野鸭,也会捕食陆地上的蛙类、蜥蜴、野兔和蛇,偶尔食用动物尸体或捕食家禽。主要在白天觅食,尤其在晨昏时段活动频繁。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北半球为12月至翌年3月,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地则通常在5月至10月。巢筑于海岸边高大乔木树上或悬崖岩石上,内陆沼泽地带小树上,没有树木的岛屿地面或岩石上。巢巨大,直径可达250厘米,由枯树枝构成,内部铺有绿叶。一对白腹海雕通常会轮流孵化,雌鸟为主要孵化者,雄鸟仅在白天替换雌鸟。领域性强,双方共同保卫巢区。
区别辨识:成年白腹海雕独特且不易混淆,但幼鸟可能与楔尾鵰相混淆,不过白腹海雕幼鸟尾巴较短且颜色较浅。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物种是所罗门海雕,两者被认为是超物种关系。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保护级别由Ⅱ级调整为I级(2021.02.05)。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地区,包括印度至中国东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周边岛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和俾斯麦群岛。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移动范围广泛。
其他:在某些地区,如泰国和其他东南亚部分地区,白腹海雕数量有所下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腹海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