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织雀

Black-necked Weaver Ploceus nigricollis

黑颈织雀(英文名:Black-necked Weaver,学名:Ploceus nigricollis),是雀形目织雀科织雀属的鸟类。具有明显的雌雄异型性,雄鸟上体橄榄色,头部金黄色并带有黑色眼罩和颈环,而雌鸟上体橄榄色,头部黄色,具黑色眼纹。分布于非洲中部至东部,包括肯尼亚、南部索马里等地。

外形特征:黑颈织雀是一种中等体型、深眼色的织雀,雄雌两性外观明显不同,但均色彩鲜艳。雄鸟的上体颜色在东非为黑色,而在中非为棕黑色。雌鸟上体橄榄色,头部黄色,有突出的黄色眉纹和较长的眼纹,没有喉部斑块。雄鸟头部深金黄色,眼周有黑色线条,颈背和颈围黑色,雌鸟前额、头顶和颈背黑色,突出的黄色眉纹,黑色眼线延伸到后方与黑色颈背相连。幼鸟上体暗橄榄色或灰橄榄色,尾羽边缘黄色,喙色较浅。

鸣叫特征:鸣叫包括"chet"音符和类似无线电静电的嘶嘶声。

生活习性:黑颈织雀栖息于林地,包括灌木丛、湿润草原、画廊森林、森林边缘、沿海灌丛、树木茂盛的花园、油棕榈和椰子树种植园、可可和咖啡森林。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如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和乌干达的Ruwenzoris山区。在肯尼亚,指名亚种出现在高地灌丛和湿润森林,而melanoxanthus亚种则通常位于较低海拔和较干燥的生境。物种快速占领适宜的生境,如再造林导致树密度增加时。

生长繁殖:黑颈织雀建造大型粗编织的巢,由草和藤蔓构成,带有15厘米面向下方的入口隧道,悬挂于球状的蛋室下方。巢悬挂在树上的枝条上,产卵2-3枚。繁殖时成对筑巢,但在非繁殖季节形成小群。

区别辨识:眼斑织雀相区别,后者在东非相对广泛分布,而黑颈织雀主要限于林地和灌木丛。此外,黑颈织雀的雄鸟上体颜色和雌鸟的头部图案与眼斑织雀有所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黑颈织雀的分布区域包括非洲的中部和东部,从西非的喀麦隆到东非的肯尼亚和南部索马里。在肯尼亚,指名亚种出现在高海拔的灌丛和湿润森林,而melanoxanthus亚种则位于较低海拔和较为干燥的生境。

其他:该物种曾被认为是绿枕织雀的同种,但分子研究表明两者遗传差异显著,现已分类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颈织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