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雀(英文名:Russet Sparrow,学名:Passer cinnamomeus),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又名: 红雀、赭麻雀、黄雀、山只只,杂食性的雀科雀属鸟类。体型近似麻雀,体长14-15厘米,以植物性食物和昆虫为食,在中国分布广泛,常见于秦岭以南地区。栖息于山地,得名于其生活环境。
外形特征:雄鸟顶冠及背部呈鲜艳的栗色,颊部白色,喉部具狭窄的黑色斑块,腹部灰白色。雌鸟整体褐色,背部有黄褐色及黑色宽条纹,下体浅褐色,翼斑白色,眉纹宽且黄褐色。幼鸟类似雌鸟,但色泽更淡。成鸟在非繁殖季会呈现较淡的羽色。
鸣叫特征:基本鸣叫为单音节的"cheep"或"chilp",较为柔和,不同于家麻雀的"chirrup"声。有时会连串鸣叫形成短歌,音调尖锐,被形容为最甜美的鸣叫声之一。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各类森林和灌丛中。冬季随气候变化移动至山麓草坡、耕地和村寨附近。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喜结群活动,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余季节多小群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4-8月,营巢于岩壁天然洞穴、堤坝、桥梁洞穴或房檐下和墙壁洞穴中,偶尔在树枝上筑巢或利用啄木鸟与燕的旧巢。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或浅灰色,带有茶褐色或褐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麻雀的区别在于麻雀耳羽处有黑斑,而山麻雀无;与黑喉漠鹀的区别在于黑喉漠鹀颏、喉黑色延伸至整个胸部,两胁有黑色纵纹,背部有粗著的黑色纵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至高海拔的亚洲温带至亚热带森林和定居点,包括阿富汗东北部至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北部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南部的丘陵,中国中部和东部(除北方),东南亚北部至日本南部、韩国半岛和台湾。
其他:在人类居住区和农业区附近常见,虽损害农作物,但也捕食害虫。在日本,山麻雀曾作为食用鸟出现在市场中,且在艺术作品中有所描绘。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山麻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