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漠鹀

Black-throated Sparrow Amphispiza bilineata

黑喉漠鹀(英文名:Black-throated Sparrow,学名:Amphispiza bilineata),是雀形目雀鹀科漠鹀属的鸟类。小型新世界sparrow,主要栖息于北美西南部和墨西哥。Amphispiza属中的唯一成员,偏好干燥的沙漠山地和灌木丛生地带。

外形特征:体长约12-14厘米,体重约13.5克,雄鸟略大于雌鸟。成鸟上半身灰褐色,下半身白色,特征性的黑色三角形喉部斑块,白色眉纹和颊线;尾巴深色,外侧尾羽尖端和最外侧尾羽边缘白色。幼鸟类似成鸟脸部特征,但缺乏黑色胸部,下巴、喉咙和上胸白色,有暗淡的条纹和斑点。

鸣叫特征: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歌曲包含短暂的颤音和啾啾声。

生活习性:常在地面或附近活动,成对或小群体出现。以种子为主食,冬季尤其如此,但在繁殖季节会从灌木的叶子和茎上捕捉昆虫。一些位于较高纬度的种群会长距离迁徙,而南方繁殖的种群迁徙距离较短。

生长繁殖:繁殖期间,领域范围较大,筑巢期间缩小。雄鸟在高处唱歌,雌鸟在沙漠灌木或仙人掌低处筑巢。孵化和育雏期较短。夏季的季风雨可能会刺激重新筑巢,延长繁殖季节,有时允许第二次孵化。

区别辨识:五纹猛雀鹀相比,体型较小,喙较轻,下体颜色较浅,有白色的下巴和喉咙中央条纹。与幼鸟时期的Sage Sparrow(Amphispiza belli)容易混淆,但黑喉漠鹀有连续的白色眉纹,尾巴上有更多白色,下方条纹较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包括美国西部至墨西哥中部,非繁殖季节分布可能更广泛,包括北美的干旱高地环境。

其他:生理适应性研究揭示了该物种在沙漠环境下对水分压力的适应机制。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喉漠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