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喉太阳鸟(英文名:Green-tailed Sunbird,学名:Aethopyga nipalensis),是雀形目太阳鸟科太阳鸟属的鸟类。其雄鸟头部呈现明亮的蓝绿色,尾部绿中带蓝,而尾巴本身并非最显眼的部分。雄鸟还拥有红色上背部和鲜黄色下体,雌鸟则为橄榄黄色,头部略带灰色,下体颜色较淡。在中国种群数量并不丰富,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雄鸟长14-15厘米,体重5.5-8克;雌鸟稍小,约10厘米,体重5.4-6.5克。雄鸟的冠、颈背、上尾覆羽和渐变尾羽为金属绿至蓝绿色,尾羽尖端白色(下方可见),中央羽毛延长;颈部侧面和上背部为紫红或深红色,上翼和背部中间橄榄绿色,下背部黄色,臀部鲜黄;脸颊黑色光泽带紫色或紫色,喉咙金属绿色,下体鲜黄色,胸部有红色条纹;虹膜暗棕色或红棕色;喙和腿黑色或深棕色,趾底色较浅。雌鸟为橄榄绿色,头部略灰,下体微黄;尾羽除中央对(有时邻近一对)外,其余尾羽末端变白。幼鸟类似雌鸟,但头顶更绿,下体更黄,尾羽较不明显,尾羽尖端较淡;年轻雄鸟胸部泛橙色,逐渐发展出绿色颈背、深红色肩羽和延长的尾羽。
鸣叫特征:鸣唱声开始高调,随后一个低调音,接着是上升的音符,最后是一系列高音;也描述为活泼的‘swit’it’it’it’it’it’it’it…’的鸣叫混合着尖锐高音的‘swi’、‘tis’和‘tsi’音符,以及干燥金属般的颤音。叫声包括尖锐的‘dzit’或‘reet’,‘twit-zig-zig’,经常重复的‘tee-tzree-tzweeeet’,以及一系列硬而断续的‘stip’音符。
生活习性:绿喉太阳鸟栖息于多种森林类型,包括原生森林(如亚高山和高山)、树林、灌木丛林、杜鹃花(Rhododendron)丛中、开花树木周围、次生植被、果园和花园;海拔高度300-3665米,冬季较低。它通常单个或小群体活动,常常在树冠层觅食,但也出现在较低层次。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印度和尼泊尔为4-6月,泰国2月筑巢(北部),4月观察到生殖腺增大。巢呈梨形或卵圆形,大小约为14×7厘米,入口接近顶部或中部,直径25毫米,由植物绒毛和绿色苔藓制成,装饰有毛虫粪便和树皮碎片,悬挂于地面1.5-2米高的树枝末端。每窝产卵2-3枚,卵呈暗棕色斑点,孵化和育雏期信息未知。巢穴可能受到翠金鹃的寄生。
区别辨识:与蓝喉太阳鸟雌鸟相比,绿喉太阳鸟雌鸟缺乏明显的淡色臀部斑块。雄鸟的金属绿色头部和鲜艳的红色上背部使其易于识别。雌鸟的橄榄绿色与灰色头部有助于与同类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种群数量不丰富。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越南南部,包括尼泊尔、印度东北部、不丹、缅甸、泰国半岛等地区。在泰国Doi Inthanon国家公园和其他多个保护区均有记录。
其他:绿喉太阳鸟的某些亚种分布范围可能延伸至柬埔寨东南角,但具体信息有限。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喉太阳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喉太阳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