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黑䳭

White-crowned Wheatear Oenanthe leucopyga

白冠黑䳭(英文名:White-crowned Wheatear,学名:Oenanthe leucopyga),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鸟类。大型且强有力的䳭,拥有光泽的黑色羽毛,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至阿拉伯半岛北部和中部的岩石沙漠地带。成年个体头部具有独特的白色冠羽,这一特征仅限于成鸟。性别相似,均无黑色尾端带纹,其白色尾部是它与其它类似白尾黑䳭的重要区别。白冠黑䳭在岩石斜坡和陡峭的沙漠河谷中筑巢,以节肢动物为食。

外形特征:体长约17厘米,体重介于23至39克之间。指名亚种(nominate race)的羽毛呈现光泽的黑色,头部上方、腹部、臀部和尾巴呈白色,尾巴中央羽毛为黑色,有时可见到(亚)终端带纹。翅膀羽毛深黑色,喙和腿均为黑色。雌雄相似。幼鸟比成鸟暗淡,头部全黑;而初次换羽的个体保留了黑色头部,有时会有一些白色羽毛,例如在眉纹上。Ernesti亚种体型较大,通常比指名亚种更蓝光泽。

鸣叫特征:雄鸟发出一系列清晰的哨声和颤音,通常在展示飞行时歌唱。歌曲由一系列短小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长1.5至2秒,中间穿插较长的停顿(3至9秒),由口哨般的、滑音或略带颤音的音符构成,常见的是‘viet-viet-dreeit-deit’的旋律,有许多变化和类型,包括独特的铃铛般的‘teu-link teu-link’。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旱和炎热的环境,偏好岩石斜坡、干涸的河流床、火山岩场、峡谷、石质斜坡、悬崖、沟壑和废墟。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偶尔也会吃小型脊椎动物和果实。在夏季最热和干燥的月份,可能会离开较差的栖息地。在以色列,幼鸟可能在冬季向南迁徙。在阿拉伯半岛,偶尔会远离常规繁殖区。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1月持续到7月,具体时间因地区而异。形成终生的配偶关系。巢穴通常建在岩石裂缝、河岸洞穴、墙壁或建筑物中,离地面高度0.2至4米。每次产卵3至5枚,颜色从乳白色到浅绿或蓝色,带有红棕色斑点。孵化期为14至15天,雏鸟期为14至16天。繁殖后,幼鸟依赖父母约3周,有时涉及群体分裂。当繁殖两次时,第一次离巢的幼鸟可能会留在领地帮助喂养第二次繁殖的幼鸟。

区别辨识:白尾黑䳭相比,白冠黑䳭的尾部中央为黑色,而白尾黑䳭的尾部有一个倒置的黑色T形标记。此外,白尾黑䳭的头部从未出现过白色冠羽。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北部至阿拉伯半岛北部和中部,包括撒哈拉沙漠和周边的山脉。在以色列、北非和苏丹等地,繁殖季节从1月持续到5月,而在阿拉伯半岛,繁殖期从2月至7月。在欧洲南部、亚洲小和科威特有罕见的迷鸟记录。

其他:白冠黑䳭在贝都因部落中受到尊敬。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冠黑䳭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