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额雁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Anser erythropus

小白额雁(英文名: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学名:Anser erythropu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 弱雁,中型雁类,全球种群数量稀少。该物种具有深棕色羽毛,明显的白色额头和粉色喙,黄色眼圈,体型略小于白额雁。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越冬期间,会形成较大规模的集群,面临传染病和非法捕猎的威胁。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于欧洲东南部和中国东部。

外形特征:小白额雁体长53-66厘米,体重雄鸟1950-2300克,雌鸟2100-2150克,翼展115-135厘米。头部和上三分之二的颈部呈均匀深棕色,额头白色明显,喙粉色,带有黄色眼圈。雌鸟比雄鸟稍小,腹部条纹可能较轻,前额上的白色区域通常较小,额头不如雄鸟陡峭。幼鸟缺乏白色额头,下颌有黑色斑点,背部有横纹。喙较成鸟暗淡,通常带有棕色或深灰色的爪,眼圈黄色较窄,腿和脚颜色较暗。

鸣叫特征:叫声比白额雁更高尖,发出两到三个音符的叫声,不是特别响亮,但在空中传播效果好,具有辨识度。兴奋时,叫声变得异常尖细。

生活习性:繁殖于北极欧亚地区的开阔地带,如苔原和轻度森林覆盖的地区,靠近泰加林地带。越冬于农田、盐沼和湿地附近的干燥区域,如欧洲东南部、中国东部等地。以陆地上的草食为主,如草、植物和小灌木的绿色部分。迁徙时,常出现在匈牙利、德国、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地。在迁徙和越冬期间,它们会形成较大的群体。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5月底至6月初开始,雌鸟独自孵化约25-28天,通常产4-6枚蛋,偶尔2-8枚,蛋呈奶油白色。孵化后的小雁头顶深棕色,下身黄色,平均孵化重量66.8克。小雁约35-40天后离巢。性成熟年龄为三岁,偶尔两岁。

区别辨识:白额雁相比,小白额雁体型更小,嘴和颈更短,嘴周围的白色斑块延伸至额部,眼圈黄色,腹部暗色块较小。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位于挪威至东西伯利亚的欧亚大陆北部。越冬地分布在中欧与东南欧,伊朗,以及中国东部(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韩国和日本。

其他:在20世纪经历了显著的下降,某些地区减少了95%,原因尚不清楚。在芬兰和瑞典进行了重新引入计划,使用斑头雁作为养父母,使鸟类迁徙至荷兰。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白额雁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