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垂鹤鸵

Southern Cassowary Casuarius casuarius

双垂鹤鸵(英文名:Southern Cassowary,学名:Casuarius casuarius),是鹤鸵目鹤鸵科鹤鸵属的鸟类。又称澳大利亚鹤鸵或两垂鹤鸵,大型的不会飞的黑鸟,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现存三种鹤鸵之一,与鸸鹋、鸵鸟、美洲鸵和鹬鸟同属于大鸟目。雌鸟略大于雄鸟,拥有更长的角质冠和更鲜艳的裸露部分。雏鸟具有独特的棕色条纹。该物种在澳大利亚被视为濒危物种。

外形特征:成年双垂鹤鸵体长可达130至170厘米,重达29至58千克,拥有闪亮的深色羽毛和显著的侧压扁的角质冠。其头部和颈部几乎无毛,呈现亮蓝色,面部下方至耳孔处为淡蓝或绿松石色,下颈部位则为更深的紫色或钴蓝色。下颈基部有两个红色垂肉,长度可达约18厘米。雄鸟和雌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雌鸟的裸露部分更为鲜艳,角质冠更大。幼鸟全身均匀棕褐色,带有橙色光泽,裸露部分较为暗淡,角质冠发育不全。

鸣叫特征:发出连续的“boo-boo-boo”叫声,尤其在繁殖季节开始时,尤其是在交配前,叫声随季节逐渐减少。在兴奋时会发出低沉的隆隆声,有时变成更响亮的咆哮。偶尔也会发出低沉的嘶嘶声。在繁殖期之外相对安静。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偶尔出现在画廊森林、沼泽森林和草原林地。常见于森林边缘和河岸。在澳大利亚,主要生活在密集的热带雨林,但也会进入桉树林和棕榈灌木丛。通常独居或成对出现,偶尔在食物丰富的地方形成小群体。以掉落在地面的果实为主食,尤其是来自樟科、桃金娘科、山龙眼科和棕榈科的果实,也吃真菌、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腐肉。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澳大利亚为6月至10月,在新几内亚始于旱季末。雌鸟实行连续多配偶制。巢建在地面半隐蔽的位置,由树枝、树叶和草构成。每窝产3至8枚暗绿色的蛋,孵化期47至61天,主要由雄鸟负责。雏鸟出生时为淡黄色,腹部更白,头和上颈偏红棕色,身上有黑色纵向条纹。出生后不久便离开巢穴,由雄鸟独自照顾,直到约9个月大时独立。

区别辨识:侏鹤鸵相比,体型更大,角质冠通常更大且不呈三角形,下颈基部的红色垂肉较长;与单垂鹤鸵的区别在于缺乏下颈前方的大片黄色或红色区域,喙上也没有粉红色或角质纵向条纹,下颈两侧的裸露皮肤通常更短且更蓝。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自1970年以来在澳大利亚遭受了快速的种群下降,其他地区可能也有类似情况。全球估计有20,000至50,000只成熟个体。在新几内亚广泛分布,但在许多曾经常见的地区现在变得稀少或消失。在澳大利亚,仅限于昆士兰州东北部的三个孤立种群,2002年估计总数为1500至2500只。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狩猎压力和道路交通事故。

地理分布:分布于新几内亚除沃格尔角和休恩半岛之间的分水岭外的低地,阿鲁群岛,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的两个孤立种群,以及塞拉姆岛,可能是在那里被引入的。

其他:历史上受到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的威胁,部分地区还因人类干扰而处于风险中。野猪可能是导致幼鸟和蛋被捕食的原因之一,同时竞争食物和破坏栖息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双垂鹤鸵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双垂鹤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