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鸬鹚(英文名:Crowned Cormorant,学名:Microcarbo coronatus),是鲣鸟目鸬鹚科小鸬鹚属的鸟类。小型海鸟,体型较小,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南部的冷流区——班古拉洋流中。这种海鸟仅限于沿海环境,不会远离陆地超过10公里。与长尾鸬鹚关系密切,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的一部分。
外形特征:成年冠鸬鹚长约50至55厘米,雄鸟体重在710至880克之间,雌鸟略轻,在670至780克左右。繁殖季节的成鸟呈光亮的黑色,头部、颈部和身体大部分覆盖着光滑的黑色羽毛,前额上有一簇长而蓬松的黑色羽冠,背部的羽毛带有一种深棕色的金属光泽,每根羽毛尖端有一个黑色斑点。非繁殖季节和幼鸟的羽毛呈暗褐色,腹部颜色较浅。成鸟的虹膜呈红色,面部皮肤淡粉至粉红,带有黑色斑点;喙色暗灰至黑,基部有橙黄色的角质色,下颌骨边缘同样颜色;腿为黑色。雄鸟和雌鸟的外观相似,但雄鸟平均体型更大。
鸣叫特征:关于鸣叫特征的信息很少。在繁殖群外通常保持沉默。在繁殖群内,会发出咯咯声和嘶嘶声。
生活习性:冠鸬鹚偏好在冷流区的近岸海域活动,主要栖息在班古拉洋流的冷水域,不会远离海岸线超过10公里,也不常见于内陆水域。它们倾向于在岩石海岸和岛屿上繁殖。以缓慢移动的底栖生物为食,包括鱼、头足类、虾、等足类、片脚类和多毛类。主要通过追捕潜水的方式获取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全年都有,高峰期在9月至次年1月,纳米比亚稍晚。形成由最多150对组成的繁殖群体,有时与其它海鸟甚至南非海狗共栖。巢穴建在岩石、悬崖、灌木、小树、海藻丛、码头、鸟粪平台下的支撑物或废弃船只上,主要由海藻和枝条构成,内衬更细腻的材料。一窝产2至3枚蛋(1至5枚),孵化期约23天(21至25天)。雏鸟出生时无羽,随后长出黑色绒羽;离巢时间约35天;独立时间为45至60天。每窝成功孵化率为48.2%,一般每巢能成功抚养两只雏鸟。离巢后的雏鸟会在靠近繁殖群的地方形成群落。雏鸟和离巢幼鸟若受干扰会分散,进入水中,易成为南非海狗的猎物。
区别辨识:成年冠鸬鹚与长尾鸬鹚较为相似,但冠鸬鹚的尾部略短,颈部稍短,身体更为厚重,面部皮肤更红,羽冠更长,肩羽和翼覆羽颜色更深,银色较少,尖端斑点更小。幼鸟腹部呈暗色,区别于其他小长尾鸬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冠鸬鹚分布在非洲西南部,从纳米比亚南部到南非南部的开普阿古拉斯。繁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的沿海地带。
其他:人类干扰和渔业活动中的渔线缠绕是主要威胁。此外,南非海狗对幼鸟的捕食加剧,可能影响冠鸬鹚的状态,因为海狗数量在班古拉生态系统中因保护措施而增加。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冠鸬鹚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